自从前辈学者们到桓宋理学研究院参观过一次,就有第二次, 第三次……人数还在不停增加。老前辈们不光自己听课、论道、做实验, 更要提挈子弟、招呼亲友故人甚至理学上的对家一起到研究院开眼界。
虽说这小院里有十几间实验室, 可来访的人流增长太快, 实验室里几乎塞满了人, 严重干扰了正常实验。
来参观的老先生们都得在廊下排着队, 进到实验室也只能看看就走,空令人着急。
这实验室该扩建了。
其实若在城外买田建实验室更便宜, 但如今有许多三省六部的朝臣散直后到研究院看论文、做项目, 要出城太浪费时间。而桓宋两家如今也没有合适的空置府邸, 不如将两旁邻舍买下来改造的方便。
京城地价本就贵, 宋时这座小院更是出了三元的风水宝地, 一条街上的房价都被抬到了两千两往上。紧邻着他们的两间宅第更是有价无市, 就是他们亲自捧着银子上门, 对方也不肯卖,倒是愿意无偿赁给他们, 只求子弟们能在他们座下读书。
宋时看着两家大人托付子弟时的期盼和紧张, 不禁要感叹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
他便答应了两家紧邻的恳求, 将这些孩子送到自己家里,让霄哥儿他们三个先给补数理基础,有了基础再跟他的弟子们读书。
宋家小辈的三兄弟叫数理化折磨了几年,原先只能给两个妹妹讲讲题、出出考卷,聊作安慰。如今又来了新人,还是基础浅薄正待教导的, 顿时将三位小公子的教学热情激发了起来,翻出自己小时候的笔记、卷子,热情地招呼起了师侄们。
那边厢安顿好了邻居家的孩子,这边厢院子交接过来,宋桓二人便置酒请了这两家房主,办了个受宅仪式,感激他们慷慨借出宅邸。
之后这两套房舍就按着经济园实验室的标准布置起来。装修齐整后,原先主院的实验室都原封不动搬过去,摆在内院的望远镜也放进了东邻家的花园里,旁边陈设桌椅画架,方便观察人员随时记录星子位置。
旧院则彻底放弃了实验室配置,改建成图书馆和报告厅。
这座研究所不光是做实验的地方,更要承担天下学子交流学术的重任,更需要一个宽敞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