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猛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能留自己一根钉子不拔。

    如果是在二十年前,或许马燧会投降朝廷,但他现在已经六十余岁,老而顽固,他认定的事情,就很难听别人的劝告。

    根源是出于他对郭宋的反感,虽然长安又成立了新朝廷,太后也在长安,但马燧认定了郭宋是窃国大盗,他绝不愿意为了这种人效劳,更不愿屈服他的淫威,也正是这种顽固,使得太后几次宣召他入朝,他都要么一口回绝,要么不理睬。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来报,“启禀老将军,浮桥已经搭建完成!”

    马燧点点头,回头对一名参军道:“通知华容县孟将军,令他同步进兵!”

    “遵令!”

    参军行一礼,返回县城发鸽信去了。

    马燧战刀一挥,喝令道:“大军出发!”

    一万大军踏上了浮桥,浩浩荡荡向湘江对岸杀去

    与此同时,另一支一万大军也在大将孟季嗣的率领下,从华容县出发,沿着长江南岸杀向江陵城。

    在湘江西岸一片低缓的丘陵上,一支斥候骑兵远远眺望着正在渡过的湘江大军,当大军踏上湘江西岸时,斥候骑兵队立刻调转马头,向西北方向疾奔而去。

    从长沙县到江陵城要走五天左右,但从华容县到江陵只要两天的行程,马燧也主要担心自己路程太远,救援不及,所以他分兵两路,华容县的军队能够先一步抵达江陵。

    但这样风险也大,主要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当然前提是晋军知道他们的计划,而他们的计划只有五名军队高层官员知晓,就连刘辟也不知道自己在华容县安排了一支军队。

    正因为行事隐秘,马燧并不担心晋军会知道自己的计划,马燧这辈子能看透敌军的排兵布阵,但他却看透不了人心。

    他对贺铨的信任最终使他走向了末路

    车骑将军杨苗率领两万大军从江夏出发,乘坐百艘大船浩浩荡荡向巴陵县驶来,他们是在夜间抵达巴陵县,大军上岸后迅速集结,随即在杨苗的率领下向巴陵县城北方向赶去。

    蒋莘这几天心中压力很大,按照他和贺铨商量的计划,他安排了十几名手下轮流在北城头上当值,关注着客栈掌柜的信号。

    一更时分,正在熟睡中的蒋莘被一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