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智能制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一十二章 全球第一的大数据中心【求订阅】(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行走间,林正学指着一排蓝白相间的电气柜跟大家解释着。

    这排电气柜的外观颜色还是典型的一鸣白和一鸣蓝,高两米二、宽一米八、厚一米二左右。每一台电气柜就是一只Xenia-128SDATA 硬盘阵列柜,里面安装着50只DATA-30服务器硬盘。

    也就是说,每一只Xenia-128SDATA硬盘阵列柜的存储容量是1000GB,用计算机的术语来称呼是1TG。

    在这个年代,这种存储容量的硬盘阵列柜,只有米国和岛国两个国家能制造。而现在,华国也跻身这种硬盘存储数据高科技的国家行列,应该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强……好强啊!”这时,一位带着眼睛的工程师,忍不住伸手在一只Xenia-128SDATA 硬盘阵列柜上轻轻抚摸几下。

    此人曾经参加过银河I和银河II项目的攻关,感触非常大。

    银河I和银河II两款超级计算机,名义上是我们国内自己研发的。实际上,这两款超级计算机的内核、备件、软件系统、硬盘阵列柜……等等,哪一样是国产的?

    现在好了,银河III的所有备件几乎都是一鸣集团公司提供,全部是都地地道道的国产货。

    众人怎么能不感慨万分?

    “龙教授,你们银河III项目需要几台Xenia-128SDATA 硬盘阵列柜?倘若只要十台,这十台就是为贵方准备的。”这时,林正学笑眯眯的转过头去问龙教授。

    按照龙教授的计划,银河III超级技算计的项目经费紧张,本来只能装备10TG的硬盘空间。

    但现在,他准备立即给上级领导们打报告,把硬盘存储空间扩大百倍左右。这个报告的课题就是许振鸣所提议的“大数据中心”。

    念及此,他眉头微微一扬,“林总,你尽管给我们装备一千台硬盘阵列柜。我想上级领导肯定会很快把经费给批下来的。”

    “好,我听你的安排。”听到这话,林正学笑了笑,随后就把生产任务交给郭连生。

    郭连生是一鸣集团派到岳麓市的总经理,专门负责岳麓市一鸣数据公司的运营工作。而岳麓市一鸣数据公司其实就是一家机械式硬盘制造基地,许振鸣专门在华中布置一个重要节点。

    得到任务以后,刚刚才走马上任不久的郭连生拍着胸脯保证,“龙教授,我们公司肯定会全力以赴的生产,争取在一个礼拜以内把一千台Xenia-128SDATA 硬盘阵列柜给你生产好。”

    为了这句承诺,许振鸣也没有放松,接下来一个礼拜的时间,他没有离开岳麓市。而是泡在岳麓市一鸣数据公司的厂房内。

    10月25日,岳麓市一鸣数据公司的一号厂房。许振鸣领着郭连生的团队成员,笑容满面的接待着龙教授一行人。

    通过一个多礼拜的努力,郭连生的团队成员们终于完成龙教授下达的生产任务,一千台Xenia-128SDATA 硬盘阵列柜已经组装好,就等着龙教授的团队来验收产品和提货。

    “许董,好消息啊!哈哈哈哈……”而龙教授碰到许振鸣的第一句话却不不是问产品的生产进度。他笑眯眯的告诉许振鸣,京师总部的领导已经批准了“硬盘大数据中心”的课题。

    “你知道领导给我批了多少经费?”龙教授一边跟的许振鸣握手,一边小声问道。

    许振鸣听到这话,眉开眼笑的摇摇头。他才不管国家给龙教授批下多少资金来研发大数据中心的项目,只要国家重视这个课题就行了。

    话说大数据中心的理念,只要国家重视,华国就会在这项技术方面超过米国佬和岛国人。华国的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其他传统制造业技术等方面,都会因为这个课题项目而提高一大截。

    长此以往,华国计算机的技术就会弯道超车,从而在国际上占据重要的席位。这已经就足够了。

    “我不知道总部首长给了你多少钱,但知道一点。这笔钱的数目肯定不小。”想到这些,许振鸣面带笑容的跟龙教授打趣。

    这时,龙教授的心情很不错,一边握手一边亲拍着许振鸣手背,“那是!哈哈哈……总部首长们非常重视,一次性给我们项目组划拨两个亿,要求我们马上建成一个全球第一的大数据中心。”

    “额,两个亿建设大数据中心?总部首长的决心很大嘛。”听到这话,站在一旁相陪的郭连生不禁很惊讶。他没有想到总部首长会如此重视硬盘大数据中心项目,一上来就画下重重的一笔。

    “郭总,这个项目以后归我负责,咱们以后就会经常打交道喽。”

    “老王的运气好啊,掌管全球第一的大数据中心项目,以后的成果肯定非常多。”

    “是啊。不过,我们还得感谢许董。没有许董的提示,咱们也不会想到这个重点项目的理念。”

    这时候,龙教授的团队成员们都神采飞扬的议论着。

    看着他们的模样,许振鸣却另有想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