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智能制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五章 被逼出来的高科技【求订阅】(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什么问题请大家多指教。”

    说话间,他朝言波一点头。

    言波得到指令,点开PPT文档,把YJ-0506芯片组的架构原理展示出来。除了通用的ASIC指令集,还有十几条人工智能指令集作为重点来展示。

    看到这一幕,何院士和他的团队人员都呆住了,震惊在当场。

    “怎么回事?我们没要求做这种设计啊?”

    “AI芯片?世界上有这种芯片么?人工智能不都是通过软件编程来实习的么?”

    “我没有听错吧?现在全球有这种AI芯片么?”

    怔怔出神的了片刻,会议室里顿时响起嗡嗡嗡的讨论声。

    何院士和他们的团队人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懵比。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鸣集团公司会拿出这种设计方法出来,已经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事实上,他们也没准备让YJ-0506芯片组具备这种人工智能的指令集啊。

    所以说,他们在任务书里一个不严谨的措辞造句,就造成今天这种局面。

    “许董,贵集团公司的团队真能完成这种AI芯片设计?”到了最后,何院士干咳几声,微笑跟许振鸣提问。

    话说AI芯片在这个念头属于稀罕物,而且米国人有这种猜想,却没有这种实现能力。但在许振鸣回来的另一个时空,华国就有许多这种AI芯片为手机制造商服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故此,许振鸣毫不犹豫的点点头,“我们公司现在有0.12微米的制程工艺技术,完成一个AI芯片设计和制造,应该很轻松。”

    他给何院士介绍,一鸣集团公司在取得0.22微米制程工艺技术之后,最近又有得到四台最先进的KrF光刻机,拿出0.12微米的制程技术工艺很轻松。

    “说不定,我们还能拿出0.1微米以下的制程工艺技术。”到了最后,许振鸣微笑着解释原因。

    话说0.1微米以下的制程技术可不简单,可以用纳米级别来称呼。要做到这种精度的芯片制造,米国目前的技术都不行。

    听完这一番介绍,桂长树大笑了起来,“好啊许董。何院士一个乌龙,你们倒是硬逼出一个全球领先的AI芯片设计。以我看,这种乌龙咱们以后可以天天有。”

    “哈哈哈哈…”听到这话,会议室里顿时笑声如潮。

    看到这一幕,何院士手下的一位穿制服的工程师,倒是有点不好意思了。

    给一鸣集团公司的技术文档,就是他亲自起草的。他这人是位人工智能软件专家,专门研究人工智能算法。因为疏忽,他居然把9701项目的人工智能工程认为写入文档里。

    这才有了许振鸣等人的激烈讨论。

    而现在,桂长树拿他开玩笑,他怎么能好意思?

    “许董,我支持你们的方案。这套9701项目的芯片组一旦投入实际使用,我们华国就会开创一个时代。”这时候,何院士先代表长弓集团表态,表示支持一鸣集团公司的AI芯片设计方案。

    “各位领导,这种AI人工智能方案,芯片组的能耗有点大,散热处理怎么办?会不会对我们的9701整机有很影响?”这时,何院长手下的一名技术人员提出不同的看法。

    对于他这种疑问,何昌林的团队早有准备。

    言波点击PPT文档,显示下一页的技术方案。按照技术方案上显示的电脑版示意图,他们用了一种循环水冷的设计。

    因为9701的项目要具有防水设计,电脑板一般都要做防水处理,能耗和散热的问题特别要重视。何昌林等人提供这种设计方案,特别新颖,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

    下面的焦点就是9701三套芯片组制造成本问题了。

    “钱不是问题,你们只管把产品给我拿出就行。”

    这时候,代表长弓集团总部领导的桂长树,直接大手一挥,表示不差钱。他还告诉许振鸣,这三种芯片如果性能卓越,长弓集团不排除大批量的采购。

    毕竟这种AI芯片刚刚面市,米国人都没有。一旦给长弓集团的国防装备上安装这种产品,华国的国防装备就会在某些方面超过米国人。

    有了这种不差钱的金主存在,许振鸣还担心什么。“最迟9月30日,我们会把9701项目完成好设计工作。”他拍着胸部保证设计进度。

    技术交流到了这一步,何院士和他的团队成员也没啥意见。

    “许董,你的团队让我大吃一惊呐。到现在,我才能相信你们公司为啥敢跟米国人对着干。”临别之前,他微笑着跟许振鸣握手。

    轮到桂长树的时候,这老头抓住许振鸣的右手不放。

    “我那个1809项目什么时间能好?”他不停的追问许振鸣。问了一遍又一遍,显然上边的压力比较大。

    但1809项目跟眼前的项目不一样,许振鸣不可能冒冒失失的做出改变,坚持一定要按照正常节奏来完成设计工作。“最快也要到10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