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智能制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四十五章?老将出马 【拜年啦,各位大佬新年好】(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胡老,我们假如一定要赶上老外的技术潮流,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听完胡磊的这番话,许振鸣很不甘心。

    越是跟不上技术潮流,他就越要投资基础技术的研发。否则到后来,差距越来越大,一鸣集团公司怎么能追上老外的技术潮流。

    一鸣集团公司制造国产先进光刻机的口号,岂不是一句空话?

    “许董,你已经下定决心投资这种吃力不讨好项目吗?”胡磊看着满脸坚毅表情的许振鸣,目光意外深长。

    他以为许振鸣既然是大老板,一定会以利润为重。

    但此时,许振鸣却坚定的点点头,“一鸣集团公司必须要掌握高纯度光学玻璃的制造技术。”

    “那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引进德国人的光学玻璃生产线,一是引进岛国人的光学玻璃生产线。”

    “好,我们就引进岛国人的光学玻璃生产线。”得到胡磊的技术方案,许振鸣选择其中最容易实现的方法。

    德国人的蔡司公司掌握全球最先进的光学技术、光学玻璃制造技术。但他们公司几乎不会扩散这种技术。即便德国在一战时战败,蔡司公司也仅仅是把分公司落户到荷兰。

    相对而言,岛国尼康公司的光学技术,一鸣集团公司倒是可以通过曲线救国的手段拿到手。

    一鸣集团公司现如今在高丽国,有一家乐金液晶显示器制造公司。可以通过在米国创办分公司的形式给岛国人下订单,从而获得最先进的光学玻璃生产线。

    念及此,许振鸣当场就拿起手机给高丽国的刘静打电话:

    “你立即准备订购一套目前最先进的光学玻璃生产线。直接订购若是不行,可以通过在米国注册公司的方式来完成。”

    刘静现在常驻高丽国,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一鸣集团公司收集先进技术资料、订购先进仪器和设备等。

    有的时候,许振鸣让她把订购的设备放在高丽国,并不安装使用,而是派人去高丽国搞逆向测绘,获得老外的技术资料。

    “许董,关于光学玻璃的生产线,岛国的产品最容易搞到。我听说三新电子最近就要订购此类生产线的。另外,咱们要不要光学仪器设备的生产线?”

    电话里传来刘静的询问声。她现在很内行,算得上半个技术专家了。

    听到这番话,许振鸣侧脸问坐在对面的李峰,“李老,你这边需要光学仪器设备的生产线么?”

    “要,肯定要。没有老外的精密磨床,我们拿不出高精度的光学透镜。”李峰很激动,眼睛里满是渴望的神色看着许振鸣。

    他没有想到,许振鸣真舍得投资这种高精度的光学设备生产线。这类生产线的价格高,没有两三个亿根本买不到,国内有几个老板愿意这么干?

    那些从事玻璃制造的老板,一般都喜欢投资需求量比较大的汽车和建筑玻璃。谁会投资这种高精度光学玻璃的生产线?

    投资大,见效慢,还会亏本。这就是高精度光学仪器生产线的现状。许振鸣也能知道一些情况。投资这种项目,只能为科研服务,不能创造利润。

    想到这些,许振鸣还是给刘静下令:“你再增加一套光学仪器生产线。采购速度一定要快。还有,你可以从高丽国挖来这方面的人才。”

    安排完刘静的采购任务,许振鸣才挂上电话,若有所思的看向胡磊和李峰两位老专家。

    “胡老、李老,我们郝总已经跟你介绍过一鸣集团公司的情况。你们二位愿意参加我们攻克国产光刻机的团队么?”许振鸣很正式发出邀请。

    胡磊和李峰两人前来此地,就是来考察许振鸣的态度。

    许振鸣这位首富级的大老板若是愿意投资科研项目,他们就会加入一鸣集团公司的研发团队;许振鸣若是不堪托付,他们俩就会拍拍屁.股走人。

    现在看来,许振鸣值得信赖。更何况,一鸣集团公司的待遇非常高,像他们这样的老专家,年收入达到七八万元。这种高工资,国内也没有几家企业能做到。

    “许董,你要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我一定会来助你一臂之力。”

    “我要求不高,每个月能吃饱饭就行,但许董一定要舍得投资新设备。”

    胡磊和李峰两人当场表态,愿意加入一鸣集团公司。

    通过这一番了解,许振鸣反而觉得李峰适合担任新公司的负责人。

    他听取李峰的意见,把江夏光谷公司、江夏市无线电三厂和江夏市光学仪器厂等三家公司合并,成立江夏市一鸣光谷公司。

    这番变动以后,李峰担任总经理,郝宁为总工,胡磊担任副总经理。江夏市一鸣光谷公司的三驾马车从今天起,正式组建成功。

    “许董,我们江夏市一鸣光谷公司应该成立一个激光研究中心。”

    “还要成立一个光学仪器研发中心。”

    “郝总、李总,你们俩不要偏心。光学材料研发中心也不能少。”

    见许振鸣心情不错,郝宁、李峰和胡磊三人,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