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圣光骑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485章 深入敌营(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八九十年代的国企,经常是工人天天上班却不干活。七八个人一伙聚在车间里闲聊,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破事,聊到兴处一片哄笑。

    厂里领导待在办公室不下车间,传达命令都派个跑腿的,或者把车间主任叫去。

    要捞钱的时候,内部价采购的原材料按市场价卖给二道贩子,官老爷赚的轻轻松松。

    (抄书评了)

    就这样的运行状况,厂子不倒闭才怪。

    渡边雄下狠手整顿电池厂的职工作风,扭转生产局面。周青峰不但不制止,反而高兴的要跳起来。

    这种深入底层的管理改革比一刀切的裁员下岗更有效,把工人的精神面貌都扭转过来。

    渡边在对付‘磨洋工’这事上用了多种办法,可以说是恩威并举。

    细化分工,劳动标准化,绩效管理和考核,严格挑选工人,鼓励加班。

    多重措施下来,厂里生产一线就好像上了发条似的,高速高效运转。工人走路的速度都加快,呼呼带风。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渡边要求在厂区内建宿舍和食堂,提高生活质量,多招年轻工人,淘汰年纪大的,施行军事化管理。

    为了把控产品质量,渡边要求严选供应商,提供保价合同,长期合作。把iso14001环境认证体系推行到每一处,严格控制三废的处理,回收,再利用。

    为了控制产品库存和促进销售,渡边要求精确化统计,每日核报零配件数量,提升通讯和办公效率。

    前后折腾两个月,电池厂在尚未完成任何技术革新的情况下,产品质量提升好几个档次。

    一线工人减少三分之一,产量反而提升三倍,成本更是压缩一半。因为质量好,负担轻,企业产销两旺,盈利增幅爆炸式增长。

    有人不乐意被训练像机器般的工作,那自然就辞职走人。更多没工作的会挤进来,只因电池厂的工资被大幅提高。

    效益好自然可以多给钱,小小电池厂的一线工人基本工资两百,但如果带上加班费,一个月能拿五百多。

    这收入超过很多坐办公室的公务员,让全城职工都羡慕。

    有这种收入的不是一个两个,十个八个,而是一口气多了三百多。规模效应大大增加。

    作为总裁,周青峰对如此显著的管理效果非常满意。他把整个集团所有中高层全部拉到电池厂,现场参观学习。

    周总就一个意思,渡边阁下的管理非常好,非常适合集团现状。其管理方法向集团所有生产线推行。

    至于渡边本人,这样的优秀人才能来天阳实在幸运,让他管电池厂太浪费了。于是周青峰将其破格提拔为集团副总裁。

    副总裁啊!

    老鬼子的地位瞬间提升,比工程部郑教授还高半级,比得上管理集团所有庶务的秘书长林婉。他要负责整合全集团的制造和研发体系。

    这一提升,连老干部顾问团和工程部都归渡边管。总监以下人员,他可以直接决定对方的升迁去留,权力一时大到只在总裁之下。

    集团开月度会议,周青峰在总部的大会议厅召集上百号中高层干部,当场宣布了人事任命。

    “渡边阁下的工作成效对得起我支付的十万月薪,我对他的能力非常欣赏。

    他推行的管理方法不但大幅提高了集团的生产能力,还改变了整个企业的面貌,理顺了管理流程,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难度。

    这是集团迈向更高层次的必经之路,是我所希望却一直没能做到的。我在此表示非常感谢。”

    会议厅里乌压压一片人头,‘圣光’的管理层大多都是从底层提拔上来的土老帽,有大学文凭的不到五分之一。

    大伙全盯着正襟危坐的渡边雄。这矮墩墩的日本小老头就坐在周青峰旁边,一张脸木头般毫无表情,不说不笑。

    投影仪将电池厂管理改革两个月的成效投影在会议厅的白幕上。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一切无可辩驳。

    周青峰大幅裁员无非是减轻了企业包袱,暂时性铲除了大批蛀虫,可内部体系还是原来那一套。就如林正义当厂长就治标不治本。

    时间长了,所有企业还是会恢复老样子,沉疴不起。

    渡边则完全革除过去的国企理念,简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扣细节扣出了几十倍的效益。

    他将周青峰大幅裁员提供的企业潜力完全释放出来,并且让天阳市的土老帽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管理方式。

    “我接手电池厂时,一千两百多号职工的厂子每月要亏三十多万。生产出来的产品堆在仓库里根本卖不出去,基本都是废品。

    渡边先生管理电池厂,一个月整顿,一个月恢复生产。

    就在上个月,电池厂直接扭亏为盈,赚了十万块。下个月盈利能上五十万。年内月销售额肯定能破千万。

    机械厂那边学渡边先生的管理模式,学的不太好,不够深入。但两个月下来产能也暴增两倍,利润提升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