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10章 检阅【求订阅求月票】(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第1110章  检阅【求订阅求月票】

    言晏也没有要求熊启直接给出答复。

    早在他将诸子百家拉到并州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这问题,人才输出才是正道。

    并州终究是缺少资源,虽然现在还能有不少岗位提供给民众,但是真正能够改变并州贫穷的还得是这些人才。

    只要一人有成就,那就很容易能带动一家、一族的兴盛,甚至一村的发展。

    积少成多之后,并州只会越来越强盛,成为华夏文化之乡。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应该在良性的学术竞争中优胜劣汰,自然消亡,而不应该毁于战火之中。

    因此,言晏想要的并州是一个华夏文明之乡,一个火种之地,为华夏保留各类经籍,学说。

    无论有用与否,都会进行保留,保存。

    毕竟很多学说、知识只是不适合当世,而不是真的没用。

    只能说,学说很多时候,只是不适应当世时事,大环境。

    就像战国时代,你去说黄老,说王道、仁道,谁搭理你呢?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各家都在想尽办法的去变法,去变革,爆兵。

    所以法家、兵家、纵横家成了主流。

    现在天下承平之后,法家还有市场,但是兵家和纵横就要退出市场了,随之而来的则是主张休养生息的道家、主张仁政的儒家、善于种谷物的农家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而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各家也都会进行改变,去适应时代,而适应不了的也只能被淘汰。

    在他们被消亡淘汰之前,并州会将他们学说封存,等到合适他们的时代,再让这些学说重新现世,而不是等到岁月变迁,时过境迁后,一切又得重头来走。

    文明的火种已经种下,接下来就是等着它生根发芽就好了。

    这也是诸子百家为什么尊重言晏的原因之一,言晏给他们留下了火种,帮助他们发展,这个恩情,足以被百家铭记。

    “这次一统大典,水君不回来?”言晏询问起了熊启,关于魏咎的事。

    “不确定!”熊启一拍额头,完全不想提及水师二字。

    那个坑了他数十万的家伙,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