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这般读书人,老皇帝自是能用则用,不能也将其性命留下,乱世文人难起祸端,便显胸怀,以换民心!
可对待武人拔高地位、仰仗他们的同时却是更为严苛!
乱世武人可覆国,一着不慎便为他人嫁衣!
“陛下福多寿多比南山,寿多福多不老松!”
群臣叩首!史官记录。
在场之人也都微微点头,此诗虽算不得千古绝句,但也意义非凡!
能在重阳节作诗献给这位皇帝,那作诗之人定当名声大噪,甚至流芳千古。
“白爱卿之才,朕也有所耳闻,今番献诗祝寿便也明了,爱卿是诗词大家,定然不染黄白之物,那便赏些宫中笔墨纸砚吧,也好使这些虚物变为真正有用的宝物!若是爱卿愿意留在崇文宫中教导皇室子孙那便更好。”
“草民谢陛下赏赐,蒙陛下不嫌,愿为先生留在崇文宫教导皇嗣,为大顺献上些许绵薄之力。”
白瑾屈身行礼,不卑不亢,自有一副文人骨节,于这位俯瞰天下的雄霸帝王面前只好似相差一等。
紧接着,另外几名老者也纷纷见礼。
献诗的、展现笔墨才艺的、还有借先人诗句祝寿的
其后不乏有官宦子弟自觉有那么三两墨水,大胆起身为老皇帝献上所作诗词,不论惊艳绝伦、傲立世间否,只想着能够于老皇帝面前留下些许印象便可,即使不能崭露头角,亦要为自己父辈争上些许颜面!
就在诗词歌赋满天飞之时,一众皇嗣才姗姗来迟。
领头禁卫喊道:“众皇嗣到!”
群臣见礼,众皇嗣继而向老皇帝见礼:“孙儿(女)见过皇祖父!”
曲江宴本就图一热闹,见一众小辈蜂拥而至,老皇帝自是面露慈祥,乐呵呵笑道:“好了,你们这帮小家伙自己玩去吧,不要打搅了众卿雅兴。”
众卿家连道:“不敢。”
那些年纪小的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连祝词啥的都忘的一干二净的就叽叽喳喳地跑没影了。
剩下的也就是有些城府和懂事的娃儿了。
依旧是洛王世子领头上前祝词,再就是吴英、吴翰林、吴霄羽四人,与最后而来的怀王及其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