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又在船舱中相遇,尔后,下起雨来,许仙为避嫌,出了船舱,在雨中撑伞而立,白娘子对许仙钟情。再后来,双茶巷的再一次相遇,槐树下的互述钟情……
安如锦听的痴了,一切都让她觉着好像自己就是故事里的白娘子。而她的许大官人正跟她紧紧的相拥着。
萧应禛划着船,小船慢慢向湖心驶去,到了湖心,萧应禛问道:“要不你来试试?”
安如锦歪着脑袋说道:“可是我从来没划过。”
萧应禛说道:“朕以前小时候第一次划船的时候也很害怕。”
萧应禛停了桨,抬头看着远处,若有所思,沉吟道:“朕年幼的时候划船,是父皇教我的。”
安如锦抬起头来看了看萧应禛,看他的眼神里满是,满是鼓励。只好也抬起手来,抓住了桨。
萧应禛柔声道:“朕年幼的时候,父皇就是这样教朕。对,就这样。然后抓着我的手,教我划桨。”
萧应禛的双手交叉着,从背后紧紧的抱住了她,再抓着她的手。
湖面静悄悄的,安如锦能清晰的听到萧应禛的呼吸声,每一次都吹的她脖子里痒痒的。
萧应禛轻声道:“对,就是这样,看到那边三个石墩子了么,那里便是三潭印月,我们往那边去。”
萧应禛每划动一次,就抱紧她一次,每一次,都令她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放松后又感觉格外的轻松。这种感觉,仿佛萧应禛按着她的胸口,帮她呼吸一般。
这一刻,让她想起了那一晚,他们的第一次,他也是这样从紧紧的抱着她,听到他厚重急促的呼吸声,也是这样,享受着从她身后传来那阵阵的冲击,阵阵暖意……
不一会儿变到了三潭印月,现在在白天,自然也没有“月”,但是可以想象,若是到了晚上,那一轮明月倒影在三潭之间,定是别有韵味。
安如锦跟萧应禛绕着三潭印月划了一圈,霎时间,只感觉风云变幻,风雨莫测。
西湖风景虽美,但这西湖的天气也是像女人的心思一般,出了名的善变。方才万里无云的天气,不一会儿竟是乌云密布。
萧应禛说催安如锦道:“我们快些回去吧,看这天气,似乎又要下雨了。”
安如锦也觉得奇怪:“方才还好好的,怎么忽然就要下雨了?”
萧应禛笑道:“你可听说过‘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有情却无情’南方的天气便是如此,初春十分更是这样。听人说到了梅雨的时候,这雨下下停停,竟是一要一月有余。”
安如锦道:“恩,那我们快些去岸边吧,莫让雨淋到了,你方才又是背我,又是出汗,若是再淋了雨受了风寒,那可就不好了。”
萧应禛含笑答道:“我倒是不怕,南方的雨也不是很寒,淋一淋反而倒是畅快,就怕你身子禁不住。”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向岸边划去。
谁知道这雨竟来的分外的快,还未划多久雨便下了下来,初时只是零零星星的几点,慢慢地越来越密了。
幸好江南的船夫都熟知这里的天气,船上一直都放着油纸伞,安如锦拿起一把雨伞来,俏皮笑道道:“皇上,我给你撑伞吧?”
萧应禛点头道:“没想到船家还真贴心,预留了雨伞。其实这雨也不是很大,估摸着下不了多久就会停。若不是我担心你的身子,便是如此这样撑着伞在湖里欣赏雨景倒也很是惬意。走吧,我们往花港观鱼那边去。”
萧应禛划着划着,不一会儿,大雨便倾盆而下,湖面上烟雨蒙蒙,远处青山若隐若现,水天一色,整个西湖仿佛飞了起来,成了悬在空中的一处仙境。
到了岸边,两人好不容易上了岸,雨竟然戛然而止。
杭州的天气就是这样的怪,刚刚才下的雨,待到两人上岸后,雨竟然就停了。
安如锦的身上湿了,萧应禛担心她受风寒,四处看了看,不远处山脚下有一处磨坊。磨坊的旁边,零星有几户人家,俨然是一处村落。
萧应禛立刻道:“锦儿,我们去那边农家瞧瞧,问他们买一身干的衣服换上,免得你着了凉,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萧应禛拉着安如锦的手,快步向磨坊处走去。
进了磨坊,安如锦就好奇了起来,左看看,右看看。
萧应禛不由心中含笑,平日别看安如锦温柔乖顺,原来她对一切新奇的,没有见过的东西充满了好奇。
安如锦惊叹道:“真是鬼斧神工,想不到这些人竟这样聪明。原来这磨坊是这样的,谁从西湖流到小溪,推动磨轮,竟可以舂米,可以磨面,真是神奇。”
萧应禛又往里面走了走,看到磨坊里面竟然挂满了衣服,顿时笑道:“瞧,这磨坊里就有人家在这里晾衣服呢。”
安如锦笑道:“你瞧这西湖的天气,雨下下停停的,这磨坊里又通风,雨又淋不到,估摸着附近村子里的人家都在这里晾衣服呢。”
萧应禛点了点头,道:“我们各自挑一身衣服吧,放些银子,就当将这两身衣服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