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恩尽负,死近师友。”
而这和尚的身亡,便拉开了无笙前半生的痛苦。
提问者眉目温和,也聪明到了极致,他见谢微言并未回答自己,便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于是他再次双手合十,略一弯身,口中只道:“善哉。”
这一句“善哉”,其中沾染了多少痛楚。
谢微言不敢回想。
眼前的和尚法号无渡,但最开始很少有人会记得他的法号,人们只知道他是山上那破落寺庙里的最后一个和尚。
深山落后,教育程度也跟不太上,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都一口一个“光头”或者“秃驴”地叫他。
可就是这个光头,却在某一天捡回了一个貌若神灵的孩童。
在那天空大多灰暗、地上总是布满泥水的地方,这小孩儿一双细眉桃花眸,漂亮得像自烂泥里开出来的花。
村民们议论纷纷,但无渡对此并不在意,本就是六根清净的出家人,又怎么会被世俗议论所困扰。
无渡给那小孩取名为无笙,并在第二年带着无笙离开,还在路中一处水潭中,捞起来了一只幼年期的吉安。
但这传说中的守护神,只存在于深海的水母灯塔,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陆地。这是谢微言为了不被游戏发现,而暂时抢来的身体。
他要陪着无笙长大,为他挡去未来的灾祸。
于是这一大一小,带着一只水母,慢慢的走到了烟雨江南。在那雨幕中,水滴沿着窗户慢慢往下淌,淌过寺庙的屋檐,淌过不知多少年的老树,淌过满是青苔的石阶,淌过无渡搁置下的经书,书还翻开着,纸张在哗哗翻动。
他们停留在这座香火鼎盛的寺庙,无笙也长大了一岁,足以赤着脚匆匆的从廊下跑过,令小沙弥惊讶的丢下扫帚,着急忙慌的去阻拦。
半大的孩子,尚且不能算作少年,便已经有了令人惊心的美貌,长至脚踝的顺垂乌发,如烟似雾的精致眉眼……
无笙总是能令误入这处禅房的香客惊诧,一是原来容貌当真可以美至雌雄莫辨,二是这小孩儿莫不是天上的菩萨降世?
直到小沙弥将无笙再次牵回后院,不知第多少次语重心长的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