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80年代初,华夏国正面临着拨乱反正、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等极其繁重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随着恢复高考,知青返程的浪潮持续高涨,华夏正经历一场空前严峻的就业危机。
即使给城镇青年群体享有进入体制内就业的优先权,也远远解决不了当时的就业压力,体制内就业问题不得不开始内卷,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招工、顶替、招干,解决就业,人浮于事,几个人干一个人的活也得接受,不然咋办。
剩下的城镇待业年轻人怎么办?这可以说是当时最大的问题。那时的城镇里面,没事干的男青年,天天在街上瞎晃悠,打架斗殴,偷鸡摸狗,耍流氓的事很多。不过这种还属于社会治安上的动荡,但它随时都有可能转变为政治性质的动荡。
其实,农村同样有大量青年也很难,人口翻了翻,田地并没有翻翻,关键是种地赚不到钱。
1979年邓公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开始允许搞私有工商业,最初叫个体户,这样搞会导致贫富分化,但为了解决城镇就业压力,又不可能再搞上山下乡,没办法,只能接受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猜他老人家那时想象的贫富差距,恐怕到不了如今这种程度。
而此时的李四海下定了决心要辞去轻工业局的稳定工作,决定要在这个充满机会的时代闯出一片天地。
走进单位大院,和几个同事打了招呼,李四海就径直往杨立武的办公室走去。毕竟杨书记不光是自己的领导,也是自己和春梅的媒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没少照顾自己。
李四海来到杨书记办公室门口,正好撞见王秘书从办公室出来。
李四海微笑着和王秘书点了点头。
走进办公室,映入眼帘的装饰风格简约而典雅,墙上挂着一幅八骏全图,整个办公室的家具都是由深色木质制成,桌椅摆放整齐,给人一种庄重而又舒适的感觉。
在办公室,有一个木质沙发和茶几。沙发上铺着一张柔软的布艺靠垫以便坐起来更舒适,茶几上一个搪瓷托盘里干净整洁地摆放着四个“劳动最光荣”的搪瓷杯子。
往里望去,靠窗有一个宽大的办公桌,桌面整洁有序地摆放着几本厚重的文件。桌上放着一台旧式的电话机,旁边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