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区的不断扩展和兴建营销,这时地毯工艺也由最初的半成品加工到后来一整套的洗、修平、剪、片等后道工序的深加工,以及到大批产品出口创汇。装饰工程技术翻新,以及装饰材料的研发到批发销售,经过了几年的时间的飞速发展,时间来到了新千年。
王哲的企业,通过了兼并和收购一些周边企业,成为了本省知名的企业。而且延伸于邻近的省市,成了名副其实的,跨地跨省的大企业,各种荣誉、奖章锦旗和头衔,塞满了一间办公室的四周墙壁。
尽管王哲觉得自己的坐骑还可以再应付几年,在下属和淑贤的催促下,才勉强换了一辆奥迪,也算是好歹能挡个大面。住房方面,还是原来那个公寓,只不过在邻居买了新房搬走以后,没有继续让给别的员工,而是把两套打通,成了一套。
收购的时候,有的企业,折算成股份,因此成立了董事会。企业也由原来的独资变成了合资。为了把自己创立的这家企业的决策权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他始终把控着70以上的股份。
为了开董事会的时候,有自己的强大的助力他把自己的股份分给了淑贤一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自己的股份就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他夫妻二人就成了企业的第一和第二大股东。二人合起来始终占据公司股份的70,以绝对的优势,始终把控着决策权。
王哲对于决策权的把控,是拿得死死的,处处的小心谨慎,防微杜渐。不给别人留有一丝可乘之机,把一切苗头和萌芽积极扼杀,消除在萌芽状态。
他没少看了历史书籍,知到不能有妇人之仁,一旦留有合适的土壤,遇到星星之火便可以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欧美的颜色革命,顷刻之间国家改了颜色换了政权。
一个国家尚且如此,何况一个企业?道理亦然。他不希望他创立的企业变了颜色,换了姓氏。为此,在收购企业资金不充分时,他宁可不买,也不给别人创造股份占比多一点的机会。
他认为一旦松了口,以后就惹不完的烦恼。他有种老思想,宁当蛇头不当龙尾,自己自由惯了,受不了别人的约束。他当了董事长,董事会的成员都安排了办公室,他辞去总经理聘用了知名的经理人代为管理。
各地之间通过联网,总部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