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了!”
秦老爷子的话一出,秦恒立即冷静下来。又蹬了范闲一眼,恨恨地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范闲像是没看见秦恒的怒气,冷静地转身,也回到自己的座位。
偏殿里一时安静下来,没过一会儿,又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突然,一阵慌乱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
只见侯公公满头是汗的跑进来:“诸位大人,请随我去正殿,陛下召见。”
林若甫首先开口:“公公请慢,可是出了什么事?”
“出了大事了!张正伦张大人,被一辆失控的马车撞死了,就在那宫外的直街上。”侯公公惶惶的说道。
呵!范闲,你的愿望落空了!
秦恒暗自得意,极力掩饰内心的狂喜。
终究,还是死了吗?
林若甫面上不露,心中惋惜。
他看了一眼范闲,发现他还是面无表情,摇摇头,跟着侯公公走了出去。
百官见状,也连忙跟上。
到了正殿,无人再出声,百官纷纷有序站好。
只是所有人都在暗自猜测,这位小范大人难道就这样败了?也不知他是否留有后招。
庆帝从后殿走出,‘啪’的向下扔出一份折子。
“都给朕好好看看,这是方才送来的急报,枢密副使张正伦,竟然在街上被一辆失控的马车当场撞死!”
京都府尹慌忙上前:“微臣有罪!”
京都的治安由他掌管,如今出了这样的意外,他自然难辞其咎。
“你自然有罪,限你七日之内查出真相,准你告老还乡!”庆帝冷冷地开口。
京都府尹心中自然明白,若是自己查不出来,恐怕不是杀头也得是流放!
范闲在殿下看着庆帝表演,内心忍不住吐槽,这就是帝王权术。明明就是他自己将消息透漏给秦家,又放曲向东出了宫,若不是这样,张正伦怎么会死?
而且他刚才的话一出,除了京都府尹,谁都不能插手这件事,简直不要太狡猾。
京都府尹额上已经冒出了冷汗,谢过庆帝后赶忙退下,开玩笑,这可是关乎自己的小命,自然不能耽搁!
尽管凶手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也只能装作不知道去查。
这京都府尹真是个高危职位,自范闲进京以来,都已经换了两个,上一任死在了归乡的途中。
“范闲,接着说下去!”庆帝的声音打断了范闲的神游。
范闲出列后,向庆帝拱手问道:“陛下,微臣有一事想要请教。”
“说。”庆帝摆手道。
“范大人已死,那他带着的告状文书何在?”
在场的人皆是一怔,被范闲此话说愣了。
庆帝也转头看向侯公公。眼中有着一丝询问。
后者急忙退出大殿,去而复返后在庆帝耳旁耳语了几句。
刹时,庆帝的眼神变得深邃,似有深意的看着范闲道:“一些人想要销毁证据,恰巧监察院王启年经过救起了那些文书。”
秦老爷子听到,当即心中暗叫“不好”。
范闲也不躲闪,抬头迎上庆帝的目光“还请陛下下令将这些文书呈上来,臣要说的事,可离不开这些文书。”范闲说道。
秦恒和太子二人听到范闲的话,脸色骤变。
谁也没想到范闲的连环谋划,最后一步竟在这!
呵呵,谁会相信王启年那么恰好就经过宫门。
一瞬间在场的百官就猜出了其中的关窍,可又有谁敢说呢。
“陛下”秦老爷子急忙开口,不给庆帝开口的机会。
庆帝神色不明的看向他。
“陛下,小范大人的话不可信,这些文书怕是张正伦因前些日子老臣参奏夺了他的官职,怀恨在心,陷害老臣之举!”
秦老爷子这番话,让人不禁想起韩志维。
“可不可信,一会就知道了。”范闲回答道。
接着别有一番意味说道:“秦大人,莫不是自打成招。臣可从未说过万朝谷刺杀是秦家所为。”
秦老爷子气息一滞,恍然发现自已匆忙间犯了大错“你……”唉,自己是老了,秦老爷子在心中感慨到,但毕竟是久经官场的老狐狸了,为了避免一错再错,重新开口道:“范大人可谓是用心良苦啊~,你那心思莫不是谁人不知。”
可没想到,范闲直言不讳地威胁道:“秦家怕是高看自己了,我若真是那般,老爷子你还能完好无损的站在这皇宫之内。”
百官一片哗然,谁又能想到范闲如此大胆,在朝堂之上说出这样一番话。
皇帝似乎有些不悦,“说正事。”朝堂之上瞬间鸦片无声。
范闲也发觉到皇帝的不悦,于是便扯开了话题,行礼说道:“陛下,既然物证不行,那人证总该可以了吧?”
“请陛下允许人证上殿,于君前陈述证词。”
“人证,他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