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赵奇等主考官们,也随之开始了真正的忙碌。
被抓进监察院的那些同考官,至今还没放出来,导致评阅卷子的人大大减少,因此,范闲在那些朝官员心里的印象,又被大大降低。
若不是因为范闲,评阅卷子而已,哪里用得着浪费那么多时间?
按照评阅的正确流程,先有礼部官员们,从众多考卷里,筛选一部分值得过目的考卷,继而送往同阁。
同阁的翰林学士以及同考官们,继而再次审阅,进行第二次筛选,最后被选出的考卷,才会递到四位主考官面前。
范闲虽然吟诗作赋说得过去,但有关经义策论之类的,实在一知半解,最后只能由剩下的三位大学士操劳。
最后等三位大学士,给这些两次筛选后的考卷批阅完,然后集商议,分别定级,随后写在黄纸上,呈到御前。
因人手不足的缘由,同阁又特地从朝挑选一批进士出身的官帮忙审阅。
这一点,是谁都没有意料到的。
过去批阅春闱试卷只需五天时间,而这次,足足花了八天时间才算搞定,凡是参与评阅的官员,全都苦不堪言,厌恶范闲到了极点。
对此,范闲是丝毫不放在心上,这几天时间里,一直在耐着性子,等待最后的上榜名单。
因为考卷都需要一个“糊名”的步骤,也就是在考生们的名字上糊上一层纸,从而达到遮掩效果,如此一来,考官们只能通过采评判考卷。
故而,在最后结果没出来前,没人知道考卷的主人是谁。
就在放榜当天,考生们全都心神颤颤,满心担忧。
范闲便借着职务便利,在放榜前夕就看到了皇榜名单。
看到整个榜单,范闲的脸色,顿时阴沉了许多,旋即大步迈出了同阁,目标监察院。
既是这样,那今日,我便将这京都官场,搅得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