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京都的变化(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周围的司库们被中使卫队拦着无事,也都在听着城门口范闲和小江公公说话。

    在听到范闲最后一句话后,他们的精神陡然一震,不可置信地看着范闲。

    让自己等人一同参加中使的接风宴?

    因为自己等人与内库息息相关,所以裁撤内库转运司之事,也要考虑自己等人的感受?

    小范大人真的是一个不以出身论英雄的绝世好官!

    一众司库们心中,尽皆有暖流淌过,看向范闲的目光也愈加尊敬。

    而在城门口,范闲对面,小江子的神情也有些微动。

    他能在宫里那种吃人的地方冒出头,自然不单单因为是侯公公的干儿子。

    几乎在范闲说话的同时,他便看出了范闲应当有着什么用意在。

    君子成人之美,他略一思索,便含笑点头:“小范大人客气了,你这要求合情合理,咱家哪有不答应的理由?”

    一行人互相客气着,来到了范闲上次宴请转运司官员的酒楼。

    第二次见到这么多人,酒楼的老板已经有些习惯,第一时间动了起来。

    先将范闲与小江公公等几个重要的人请进包间,而后将周围的大包间留给了跟着过来的司库以及中使卫队们。

    这一次,没人是饿了一天过来,所以宴席按正常流程走。

    凉菜、热菜、酒水置备完整后,老板恭谨地走出包间,带上了门。

    最好的这间包间内,坐着范闲、小江子、刘宪、等几个在安江县来说绝对算是顶尖的人物。

    “来小江公公,这些可都是地道的江南菜,多尝尝。”

    “说实话,若非来了这安江县一次,我都不知道,江南的乡土小菜,比西湖边上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大店要好吃不少。”

    范闲热情地笑着,将一道特色菜推到了小江子面前。

    “小范大人实在太客气了。”

    小江子笑呵呵地对范闲点点头,夹起一筷子菜细细品味一番,竖了个大拇指:“的确美味!”

    “公公喜欢就好。”

    范闲笑着吃了一口菜,状若无意地问道:“范闲久不在京都,不知陛下和诸位大人可还安好?”

    历代外臣,对中使、钦差态度和气的原因,就在于范闲这句话——他们能带来权力中枢的最新动态,甚至是一些机密。

    范闲虽然一直通过邸报和监察院的情报关注着京都,但在比起来,还是让小江子这个宫中新贵讲一讲,更为合适。

    毕竟邸报和监察院的情报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真,轮值御书房的小江子亲眼见到的东西,却不会出现偏差。

    小江子早就将范闲视作了重要盟友,也不会在这时藏着掖着。

    听到范闲的问话,他闲谈一般回答道:“陛下圣安,诸位大人也身体康健,不过这京都最近,却也出了几桩大事,说起来倒是都与小范大人有关。”

    这就是聪明人的好处,范闲才起了个头,不需要多催促,小江子就自觉地开始引出话茬。

    “第一桩事,就是闻梁事发以及阳脊滩明经林被剿;闻梁身为杭州织造,饱受皇恩却做出了不少罄竹难书的罪过,让京都的诸位大人好一通口诛笔伐,只怕他被抓到之后,凌迟是免不了的。”

    “这其中,监察院的出力,倒是最多的。”

    说着,小江子笑着看向范闲,有些揶揄。

    范闲笑笑,没有说话。

    杭州织造的存在,削弱了监察院的权柄,甚至有人因为闻梁这些年来的表现,已经上书建议在各州皆设立织造局。

    这是动摇监察院根本的事情,眼下闻梁出了事,监察院怎会不趁机将他打入深渊,绝了朝野上下设立织造局的心思?

    “还有那位明经林,在阳脊滩被剿身份曝光后,成了刑部、大理寺的头号通缉犯,连带着他老子明德璋进京之后,差点在城门口就被百姓的臭鸡蛋给砸死,现在还在刑部大牢养伤。”

    小江子说到这儿,稍微停顿了一下,喝了口酒润了润嗓子。

    边上,范闲听到明德璋的遭遇之后,心中波澜不惊。

    这位曾经的江南第一家族家主有现在这个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他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等到抓到了明经林,才是他真正的噩梦的开始。

    念头一转,范闲端起酒杯与小江子碰了碰:“不瞒江公公,这两件事都是旁人招惹我,要是这都能扯到与我有关,那未免也太欺负人了。”

    他用的是开玩笑的语气。

    小江子自然意会,笑容不减地晃了晃酒杯:“是咱家失言,咱家自罚一杯。”

    喝完了酒,他定了定神,又开口道:“接下来这两件事,可就真的都与小范大人有关了。”

    “第一桩,是太子殿下重出东宫,以雷霆手段从孙玉书口中逼问出了长公主勾结闻梁的事情,因为闻梁尚未到案,此言无法证实,陛下暂时没有惩罚长公主的打算。”

    “不过太子殿下却受到了嘉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