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一章 新的甲坊主事(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转运司的官员们,毕竟出身于各大名门望族,在填充了最初的饥饿之后,纷纷回过神来,恢复了寻常有礼的样子。

    那些个司库们见状,也有样学样,擦着嘴正襟危坐起来。

    范闲招来掌柜的,命人收拾好了大堂中的狼藉,而后重新按照宴请的顺序上菜,正式开启了这场有些不寻常的宴会。

    席间,自然少不了范闲的连番道歉和众官员、司库们的恭维。

    什么“小范大人尽忠职守”、“小范大人不愧是庆国楷模”、“以庆国有小范大人为荣”之类的话语,不停地响起在酒楼的大堂。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众官员变得放松下来,开始三三两两聊着天。

    今日跟随范闲走这一趟,虽然受了不少罪,但听了一路范闲的各种话语,也让他们长了不少的见识。

    虽然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关于工艺、技术上的知识没有了解必要,但是此时作为谈资聊一聊,还是不错的选择。

    “小范大人……”

    一片热络的气氛当中,袁贵与胡金林,悄悄来到了范闲身边。

    范闲正在陪着余庆堂八掌柜说话,这位老先生的身子虽然硬朗,但今天这一天折腾下来,也有些遭不住了。

    他刚刚给八掌柜写了几副养身的方子,听到袁贵与胡金林的声音,扭头问道:“二位有事?”

    “是……是。”

    二人对视一眼,在范闲示意之下坐到了边上。

    袁贵先开口道:“小范大人,我二人刚刚商量了一下,有一件事情您或许没尅意识到,但我们既然想到了,还是得告诉您一声。”

    “什么事?”范闲给二人各倒了一杯酒,笑问道。

    听到范闲的问话,袁贵用胳膊肘戳了戳胡金林。

    胡金林咽了咽唾沫,笑着道:“小范大人,我得提前说一下,我接下来的话,不是要对您提出质疑,只是单纯想告诉小范大人这件事情。”

    “嗯。”范闲点了点头,对二人的来意愈加好奇了。

    却听胡金林定了定神,道:“今日,小范大人不是提出了许多有关乙坊、丙坊的整改意见吗?”

    “我和老袁刚刚粗略算了一下,若是全都按照小范大人的意思来,两大坊日后的收益,比最低谷的年份,也要缩减一倍。”

    “毕竟那些整改之类的,都需要银子,而且也会显然地增加制造成本、降低了制造效率。”

    说完这话,胡金林与袁贵又对视了一眼,垂下了头。

    显然,二人是害怕范闲觉得二人在找不痛快,对他们生气。

    “原来是这件事。”

    却见范闲淡然地笑笑:“这件事我已经计算过,心中有数。”

    “啊?心中有数?”

    袁贵和胡金林一阵惊讶,齐齐抬起头看向范闲。

    要知道,若是乙坊、丙坊的收益少了一倍,内库每年的收入会缩水最少三百万两,这可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少了这笔钱,主管内库的官员,难免在朝堂上遭到诘难。

    小范大人既然知道,为何还要这么做?

    “我既然早就心中有数,为何还要这么做?”

    范闲仿佛看穿了袁贵和胡金林的想法,笑着自问自答道:“范某来前,翻阅了内库创立以来的账目,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广信宫那位执掌内库之前,内库的生产规模仅有现在的三分之一,严格恪守着你们所说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生产方式,但每年的收益,达到了近十几年平均数字的八成。”

    “而在广信宫那位执掌内库后,大兴生产,足足将内库的生产规模扩大了两倍,不择手段地收缩成本、提高效率,收益却只提升了两到三成,二位说说,这件事是不是很有趣?”

    有趣?

    袁贵和胡金林对视一眼,咽了咽唾沫。

    能做到内库主事,二人不是傻子,自然听得懂范闲话语中的潜台词。

    范闲分明是在说,内库的收益如果下降,不能怪到成本和效率上,只能从这十几年来的人治上找问题根源。

    而对于这问题根源,做了十几年司库的二人,也心知肚明。

    无非是从司库到工匠耽于享乐、人浮于事,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跳水般地下降。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起因便在十几年前。

    当是时,长公主为了接掌内库杀了六名司库,又联合转运司、守备军全方位侵蚀司库们,让司库们的再难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制造上。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生产规模再扩大、生产效率再提高,收益也不可能有质的变化。

    “额……小范大人。”

    犹豫了半晌,袁贵还是小心翼翼地道:“您或许不知道,人心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过来的。”

    “没错。”

    胡金林点了点头:“我们都在各自掌管的工坊有一分的干股,也希望内库的收益增加,这十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