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一十九章 范闲的下落(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西湖边上,州军将军常弼手中拿着这封书信,脸色难看地吓人。

    他对面,五竹手持铁钎:“我刚巧出去,回来这里就已经起火,范闲……也不见了。”

    何止!

    整座西湖别院,除了回家的太叔明、回杭州的刘宪和八掌柜,其余人都不见了。

    常弼一个头两个大,恨不得第一时间找到那三个胆大包天的贼子,将他们千刀万剐。

    最近这些时日,县令就是个摆设,这一块他是最高长官,范闲一行在这个节骨眼上失踪,他都能想象得到,京都城那些御史言官会怎么咬他了。

    “五大人,您去哪?”

    常弼正自怨自艾间,看到五竹起身朝黑暗中走去。

    “找范闲。”

    五竹留下三个字,消失在了夜色当中。

    “五……”

    常弼有心留下五竹,让听从他的吩咐帮忙,可话到嘴边又止住了。

    五大人何等样人,自己有什么资格吩咐他?

    “来人!”

    “将消息通禀杭州府,州军停止轮休,以西湖为中心挨家挨户寻找小范大人和那三个贼人的下落!”

    常弼冷着脸,喝道:“还有,找太叔明来,这件事他不给老子个解释,老子亲手把他沉进西湖!”

    他将气撒到了太叔明身上。

    然而,无论常弼如何暴怒,范闲的失踪已经是既定事实,杭州府很快得到了消息。

    易正信吓得称病。

    郑子石和刘宪联手掌控了杭州府的局势,全州悬赏白朴三人,并且派出了所有的人手,寻找范闲。

    而太叔明,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心意,在洗脱了嫌疑之后,第一时间撒出了大笔金银,帮着寻找范闲,可谓是求生欲极强了。

    ……

    阳州,阳脊滩。

    阳脊滩这个名字,是从前朝时候流传下来的,当时这儿是一片滩涂。

    不过经过了几百年的变迁,大江几次改道,这儿成了一片地形复杂的水泊,处处芦苇荡,中间还有两座小内陆岛,一曰阳神岛,一曰龙脊岛。

    阳州最大的水匪林惊鸣,也就是明经林的老巢,正在这两座岛上。

    借助着阳脊滩水泊特殊的地形,明经林屡次打退水师的进攻,在此处占岛为王。

    此时,在阳神岛某处华丽的临泊宅邸内,有两人相对而坐,品着茗茶。

    其中一人与明德璋有几分相似,正是明德璋的儿子明经林。

    而另一人,赫然便是杭州织造,闻梁。

    “范闲失踪,消息可靠吗?”

    明经林放下闻梁送来的情报,微微皱眉。

    对于毁了他们明家的范闲,他可谓是恨之入骨。

    自从得知范闲到了江南,他更是时时刻刻憋着一口气,想要找范闲报仇。

    只可惜他的情报系统局限在阳州境内,出了阳州,他便只能依靠闻梁这个杭州织造的金绶缇骑。

    “大公子,我们合作了那么多次,你还信不过我?”

    闻梁笑笑,喝了口茶:“更何况,你就算信不过我,也得相信信阳那位的眼光,给你我牵桥搭线的,可是她老人家。”

    听到闻梁的话,明经林敛了敛眼眸,没有说话。

    一年来,他的确是靠着长公主通过内库的支持,才能在阳脊滩一步步坐大,更是搭上了闻梁的线。

    也正是因为对长公主的信任,这次闻梁因为谋夺制皂配方的事情败露逃窜来阳脊滩,他才愿意收下。

    可这并不代表,他对闻梁也信任。

    “呵呵,大公子放心,闻梁当初上岛时答应用范闲的人头作为投名状,自然不会食言。”

    闻梁似乎看穿了明经林心中所想,笑着道:“我虽然到了岛上,但我的人还在整个江南活动,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到范闲的动向。”

    正说话间,敲门声响起:“大舵主、闻先生,慎先生求见。”

    明经林抬了抬眉:“请。”

    屋内走进来一人,身着紫色斗篷,双臂及膝,行走间手臂摆动,能看到右手的大拇指处,光秃秃的。

    “大人,明公子。”

    这位进门的慎先生朝着二人行了一礼,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杭州的眼线来报,范闲出现在苏杭交界的余口县,似乎在联络苏州的监察院情报主官。”

    “哦?”

    闻梁接过书信看了一眼,递给了明经林:“大公子,看来范闲打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招数,想必那场大火就是他自导自演的戏码。”

    “他之所以这么做,应当就是为了暗中调动苏州的人来寻找我,而明面上则用大火、失踪、杭州监察院没有动静等假象迷惑我。”

    “可惜啊,他不会想到,我竟然已经到了阳脊滩,而且早早在苏杭扬阳四周撒下了探子。”

    明经林粗略扫了扫书信,脸上也泛起笑:“闻大人的手段,的确高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