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投靠在了范闲门下,眼前这种场景虽然怪异,但细细想来却十分合理。
“你们四个人中,你是最早跟我的,也是我最看重的。”
范闲看着侯季常,正色道:“杨万里他们不管读多少书、考多大功名,终究是纸上谈兵,于国家没多大益处,就算是他们现在能暂时参与京察,那也是空中楼阁,过后即毁。”
“唯有你,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层开始躬耕,这才是做官该有的样子,利国利民,他们想要有你这样的觉悟,还得走不少路。”
“你切记,万万不能妄自菲薄,举人出身,未尝不能登堂入室,探一探九卿、大学士的位子。”
范闲这一番话,说得可谓是情真意切,将侯季常捧上了天。
侯季常面色肃然,朝着范闲拱手行礼:“学生受教了。”
范闲笑笑:“去忙吧。”
侯季常点点头,转身朝着大街上走去。
大理寺门口,范闲望着侯季常的背影,目光深邃。
“大人。”
王启年凑了过来,低声道:“侯大人……有些不对劲。”
“嗯。”
范闲点了点头,而后又看向王启年:“也是应该的。”
原本,侯季常是四个人当中最出彩、最有希望登堂入室的一个,后来却选择了以举人的身份入仕。
半年下来,侯季常没有做出什么大成绩,已经泯然一个普通的低级官员一般。
而经他引荐的杨万里三人,却扶摇直上,可以以举子的身份,负责京察事项,其中成佳林更是在近日名满京都。
两相比较之下,侯季常心中有落差,也是人之常情。
王启年迟疑片刻,又道:“大人,只怕他……他会耐不住寂寞。”
闻言,范闲转头看了王启年一眼。
王启年脖子一缩,低下了头。
“呼……”
范闲长舒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我是可以将他调往能出成绩的地方,可这权力交易的口子一开,我这次的京察,还有什么意义?”
“只盼他能自己想明白,多熬几年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