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娆连道:“是在四日前的春风亭,所赠金银俱在我家中。”
颜行书朝着侍立门口的吏员看了一眼,吏员起身离去,显然是去寻找财物。
王启年凑到范闲耳边:“大人?”
范闲摇摇头,王启年见状,又站了回去。
一番动作,却是王启年担心颜行书与郑奉沆瀣一气,请示范闲要不要跟着吏员,范闲给否定了。
在范闲看来,孙敬修给颜行书的论断还算中肯,颜行书不肯承认在刑名上输于人,也时常会因为这件事做出很多错事,但并不是能和郭铮、郑奉之流同流合污之人。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昏庸自负的守旧官僚罢了!
事实证明了范闲的推断,随着吏员去而复返,找到翠娆的财物,颜行书开始了新一轮的审讯。
翠娆为了不受凌迟之刑,有问必答。
颜行书也展现了他精湛的刑名手段,除了个别时候会针对以下范闲,大部分时候问起话来不偏不倚,将事实真相剖析出来。
在查看物证的时候,颜行书更是展现了一个老刑名该有的样子,严谨认真,务求分毫不差。
最终,在范闲的点头下,颜行书当堂为郑子石洗刷了污名,确认了翠娆诬告一事。
到了这一步,范闲已经无比确信,这件事背后,的确是君山会在捣鬼,就是不知道郑奉和君山会的联系到了哪一步,是否可以顺藤摸瓜。
范闲心中乱想着,瞥见颜行书,心中暗叹一句:可惜了。
颜行书一个老刑名,却在许多事情上拎不清,犯下了不少错,放在以往的庆国,可能都是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但在庆帝施行新政、力求吏治改革的如今,像颜行书这样不合时宜的守旧官僚,注定会被清退,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小范大人,用印吧。”
颜行书冷淡的话语,将范闲从芜思当中唤醒。
范闲点点头,从身上取出监察院提司的印信,在颜行书拟好的文书上重重按下。
随后,颜行书用印,并差人快马将文书送进宫去。
这桩闹上大朝会的诬告案,在范闲的雷霆手段下,仅仅花了一堂审讯,便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