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五十章 陶半瞎的经历(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也许是因为背尸人的身份不受欢迎,陶半瞎的家在小水村外围的山地上,与聚居地隔着不短的距离。

    院墙是一半土砌一半篱笆的简易墙壁,一个成年人用力一踹就能摧毁,丝毫起不到阻挡盗匪、野兽的作用,不过是虚有样子罢了。

    走进院子,院内有几块石头搭成的不规则石桌,和几个木墩子。

    朝南方向辟了三间屋子,一间柴房、一间客房都是茅草房,遮雨不挡风。

    中间最好的那间卧房是用红泥混着木头、石块砌成,从里边不时传来咳嗽声。

    范闲疑惑地问道:“屋里是?”

    “我婆娘,身子不大好。”

    陶半瞎解释着,对着众人道:“几位先生稍等。”

    说着,他朝卧房内走去:“十二娘,来客人了。”

    不多时,陶半瞎扶着一名面色蜡黄、身形干瘦的中年妇人走了出来,朝范闲几人见礼。

    行礼间,一阵秋风吹过,中年妇人咳嗽地更厉害了,陶半瞎连忙告罪一声,将中年妇女扶回了卧房。

    等到陶半瞎再出来,高达忍不住问道:“我看陶大哥也年过不惑了,应当有子孙在,为何不帮陶大哥修缮一下屋子?”

    这话问出来,陶半瞎面色一滞,垂下了头。

    高达感觉到院中的气息变得有些压抑,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有些歉疚地挠了挠头。

    却听陶半瞎谈了一口气,摇头道:“儿子……我本来是有的。”

    本来是有的?

    范闲眼睛一眯,从陶半瞎的神态和话语当中,听出了些许异常。

    没等他问,便听陶半瞎幽幽开了口:“几位先生是陶半瞎的恩人,我就不怕啰嗦,和几位先生说说。”

    “说起来,陶家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十二娘之所以半死不活,我之所以去做人不人鬼不鬼的背尸人,都和我那儿子——陶五有关。”

    范闲心中的疑惑更甚,坐在了木墩上,静等着下文。

    陶半瞎擦了擦独眼流出的泪水,长舒一口气,开始了讲述——

    一年前,陶半瞎的儿子陶五十七岁,从县学放学归家,路上遇到一伙恶少强行侮辱一名村中少女,将圣贤书内容身体力行的陶五义愤填膺,上前便去见义勇为。

    孰料带头的恶少乃是县里典吏申国尧的远房侄儿,被陶五喝止后并不惊慌,反而恼羞成怒,命人将陶五按住,当着陶五的面逼得那少女跳崖而亡。

    陶五怒火中烧,硬是挣脱了束缚,激愤之下抱着恶少一齐冲下山崖,同那少女三人一同摔死。

    这件事情被典吏得知,陶家顿时造了大殃,家中田产被各种侵占、家宅被一伙地痞夺去,且伪造了地契等等。

    当时的县令正值升迁之际,不愿多生是非,陶半瞎几次求告无门,好好的村中大户也变成了离群索居的孤魂野鬼,只能靠在红泥工坊做工为生。

    到了这种地步,典吏依旧不肯放过陶半瞎,买通乡老判陶五故意杀人,由陶半瞎每月给恶少家人半吊钱赔偿,持续三十年。

    陶半瞎想过去京都告状,可县里到处都是典吏的人,他每次刚刚动身,便会被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地痞殴打,赶回村子,这只右眼,便是在那时瞎的。

    后来,他便心灰意冷,逆来顺受,在做工之外找了一份背尸人的活,用来赚取给恶少家人的赔偿。

    ……

    故事,是个很俗套的胥吏欺压百姓,导致百姓家破人亡的的故事,在各地衙门的案卷上不知出现了多少桩。

    只是这次由陶半瞎这个当事人情真意切地讲出来,又有眼前的破败院落做佐证,三人的情绪,不出意外地被调动起来。

    “砰!”

    高达一拳砸出,在半空中留下音爆声,寒着脸道:“狗官!”

    叶仁摇头,否定道:“他还算不上是官。”

    他手中的长棍微微颤动,似乎要脱手而出,取人性命。

    高达胸膛起伏,看向范闲:“大人?!”

    他目光中杀意凛然,似乎只要范闲一声令下,便能奔袭百里,要了典吏的性命。

    范闲摇摇头:“不急,我身上兼着京察主官的职司,太平县也在管辖范围内,有的是手段让他伏法。”

    听到范闲这话,高达的情绪,才逐渐平复下去。

    “大、大人?”

    陶半瞎惊疑不定地看着范闲三人,微微后退了几步。

    来到自己家的,似乎并不是什么游学书生和护卫。

    见到陶半瞎的样子,范闲揉了揉眉心,有些愁苦——陶半瞎被不作为的县令、鱼肉百姓的典吏害得人不人鬼不鬼,自己的官场身份却在这时暴露,不是好事啊。

    大意……不,是过于激动了啊。

    日后要多练练养气功夫,争取能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还能胸有激雷而面若平湖。

    只是事已至此,范闲也没其他办法,尽量堆出温和的笑,对着陶半瞎道:“对不住陶大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