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四十五章 学子问案(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范闲雷厉风行,在决定后的第一时间,便收拾行李,搬去了太学。

    林婉儿留在了范府,之所以如此,除了因为太学是学子求学之地,女眷不得入内外,还有招呼各路夫人的原因。

    这些人给范闲递了请柬不算完,还招呼自家太太,走林婉儿的路子,希冀着和范闲说上话。

    身份地位够的上门拜访,地位不够的作为陪同蹭着拜访,甚至有宴请林婉儿身边丫鬟来拉近关系的人。

    一时之间,范府内外都因为这场京察变得有些超然。

    好在林婉儿是个有智慧的,别家前来拜访,她只会以早就和玛索索定下宴会而回绝。

    事涉大皇子,其他人也不好逼得太紧,小院内倒是还好。

    而范闲,自从住进了太学,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太学是天下学子的求学圣地,庆帝曾经明旨不许官场上的习气传进来,倒也没人敢冒着抗旨的风险,前来太学给范闲递请柬。

    一连同舒芜下了两日棋后,范闲缓了过来,终于记起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太学司业。

    在请示过舒芜后,他将太学中准备参加今科科举的一百零三名考生集结了起来,开始了他的第一堂司业课。

    司业课并非什么文学课程,乃是为了树立学子们正确的求学做官的观念而设立的课程,一向都是有名无实的一门课程。

    范闲却下了心思,准备好好给他们上一门课。

    第一堂司业课,效果不是很好,范闲照着太学的司业操行讲得口干舌燥,下边的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让范闲恍惚回到了学生时代。

    范闲见此,索性放下了司业操行,询问学子们原因。

    “小范先生,我等想学您斗酒诗百篇的才气!”

    “小范先生,司业操行我等倒背如流,却于科举无益,我等还是更愿意学习诗词!”

    “没错,请小范先生不吝教导……”

    ……一众学子听到范闲的问话,精神顿时振奋起来。

    就连在座的史阐立、杨万里、成佳林等三人,也目光灼灼。

    范闲看着台下这些年龄比自己大不少的举子们,略有沉默。

    他总不能在这时,还说那些诗不是他写的吧?

    他是说了真话,可这些学子定然不会相信。

    思索片刻后,他缓缓开了口:“诗词,需要积淀,诸位对于韵脚等等,已经熟记于心,只要假以时日,定然能写出契合内心的诗句来。”

    看到学子们有些失望,他又开口道:“不过既然诸位认为司业操行没有学的必要,那范某就请诸位,随我一同去另一个地方看看。”

    他说着,招呼着学子出了学堂,朝太学外走去。

    太学内,除了不管事的舒芜,便是他这个司业最大,众人一路上畅行无阻,很轻易离开了太学。

    在范闲的带领下,众人朝着不远处的一间官衙走去。

    走得越近,越多人脚步开始迟疑,有些瑟缩。

    前方那座官衙,赫然是庆国恶名远扬的第一特务机构——监察院。

    虽然这位小范大人身上还兼着监察院提司一职,但被他年轻的面目和诗才冲淡了不少。

    大多数学子在面对监察院时,心中还是会本能地生出不少恐惧。

    范闲面带笑容,仿佛不知道学子们的变化一般,继续朝着走着。

    众学子见范闲径自越过了监察院的大门,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却见前方的范闲身形一折,转身走进了监察院旁边的一座院子。

    院子上有五个大字——监察院地牢!

    “这……”

    一众学子站在门外,神情迟疑,走也不是,退也不是。

    最终还是杨万里咬咬牙,甩了甩袖袍一脚踏入:“我辈读书人,龙潭虎穴尚且不惧,何况区区地牢?”

    史阐立与成佳林对视一眼,紧随其后走了进去。

    蟾宫楼事件后,这三人在太学中的名望上涨不少,成了不少寒门学子心中的榜样,见到他们走了进去,一众寒门学子犹豫片刻,也三三两两跟了进去。

    权贵子弟向来不肯承认自己不如寒门,此时自然不甘人后,也走进了地牢院中。

    监察院的地牢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除了光线有些暗、温度有些低、牢头有些渗人外,与其他的大牢也没什么区别。

    这是大多数学子跟着范闲一路走来,心中的看法。

    只是在打开第一扇地牢大门后,这种想法瞬间便消散地无影无踪。

    “求求你,放我出去吧,我家里有钱,有钱!”

    “我是宁城侯世子,我父亲就我一个儿子,我不能死,放过我吧!”

    “小范大人,小范大人,我知道错了,我知道错了,放我出去,我给你做牛做马,我那五房小妾,都献给您!”

    ……

    地牢狭长的甬道两侧,一间间囚室内,求饶声不断。

    有人鬼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