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四十一章 绝子孙疏(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爷爷!”

    见到常伦昏过去,常永望焦急地大叫起来。

    有生以来,这是他第一次情真意切地关心常伦。

    毕竟现在能救他的,就常伦一个,否则以他的罪证,凌迟都不足为过!

    “带下去。”

    范闲挥挥袖袍,让人将常永望押了下去。

    而后,他又命正在讨好地捡着口供、档案的卢宣,将刘洪等人安置下去。

    不多时,衙堂上除了范闲与一干属下,只剩下了祖元长、侯公公及庆帝仪仗,还有晕过去的常伦。

    祖元长毕竟背后无人,看到常伦昏死过去,有些担忧地望向范闲:“小范大人……”

    “我看过了,只是急火攻心,没什么大碍。”

    范闲朝着祖元长解释了一句,对着侯公公拱手:“公公,兹事体大,您看?”

    案情已经水落石出,常永望手足无措、常伦无从抵赖,此时自然要让代表庆帝来的侯公公给盖棺定论。

    只是侯公公能在宫中得宠这么多年,也并非没有手腕。

    他想了想,没有顺着范闲的意思敲定此案,而是建议道:“常大学士毕竟是清流砥柱,依咱家看,这件事情闹得这么大,不若我们一同进宫,去问问陛下的意思?”

    这话正中祖元长下怀,他连连表示赞同:“侯公公说得对,这件事牵涉深广,大理寺不能裁决,正该请示陛下。”

    范闲审案,毕竟用的是大理寺的衙堂、人手,若是常永望就此被定了罪,他那些清流门生不敢找范闲的麻烦,却会将怨气撒在大理寺身上,那时候他可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他不想沾惹麻烦,于是宁愿不和范闲交好,也不愿意此案就此盖棺定论。

    范闲无所谓地点点头:“那就进宫吧。”

    一行人带着昏迷的常伦,出大理寺,入宫城。

    凭借侯公公身后的庆帝仪仗,很轻松地叩开了宫门,在通报得到允许后,来到了御书房。

    御书房外的空地上,大理石规则方正,砌成了带着威严气息的整洁地砖。

    众人站在门外,等着庆帝召见,却见门被打开,庆帝从里边走了进来。

    有内侍搬了一把椅子,放在书房外的台阶上。

    庆帝裹着绣金黑底龙袍,坐在椅子上。

    “参见陛下。”

    众臣该跪的跪,该行礼的行礼。

    庆帝摆摆手,要众人平身。

    他微微抬头望了一眼日头,颇为闲适地道:“老是闷在屋子里,想着晒一会子太阳,这日头却不大有温度。”

    范闲抬头看去,天边的太阳灿烂,却因为深秋的缘故,光芒落在地上,没有一丝暖意。

    另一边,会说话的侯公公已经笑着接过了庆帝的话:“陛下说笑了,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举国上下都视您为光耀万世的太阳,眼下光芒不暖,不过是蕞尔小人作祟,待到将其诛灭之后,便又是春暖花开,泽被万物了。”

    侯公公这话说得文绉绉,带着读书人的酸气,却是暗中帮了范闲一嘴,暗示常伦祖孙便是让太阳不暖的蕞尔小人。

    庆帝似乎没有听出侯公公话语中的意思,只是笑笑。

    他伸手指了指祖元长:“你来,将大理寺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朕。”

    祖元长诚惶诚恐,上前施礼后,将从范闲第一次到大理寺到方才常伦昏过去的全过程,详实地讲了出来。

    期间,就连范闲等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动作神情,他都学得惟妙惟肖。

    这位祖大人之所以能坐上大理寺卿的位子,并非一无是处。

    想来庆帝让他负责讲述,也是知晓他这个能力的缘故。

    听完后,庆帝点了点头,看向已经满头大汗的祖元长:“有劳祖大人。”

    祖元长喘着粗气,恭敬行礼:“微臣不敢。”

    庆帝挥挥手,内侍拿着一枚玉佩走到了祖元长面前。

    庆帝笑道:“大理寺主管天下刑狱勘合,祖大人又是难得的良臣,这次京察,要记得与范闲同心协力。”

    祖元长心中一凛,低头看去,内侍送来的玉佩上,刻着一个“纯”字。

    这是赞赏他做纯臣的忠诚。

    祖元长不敢托大,接过玉佩:“多谢陛下,臣定不负圣望。”

    庆帝挥挥手:“下去歇着吧。”

    祖元长再度行了一礼,转身离去,背对庆帝后,他的脸色有些愁苦——早知道要配合范闲京察,先前就不推脱常永望的案子了。

    御书房外的众人不知道祖元长的内心想法。

    等到祖元长离去后,庆帝看了范闲一眼,面带笑意。

    范闲会意,取出一个瓷瓶,俯身蹲在常伦身边,拔开瓶塞让他嗅了嗅。

    常伦的身子微微颤动,一双老眼缓缓睁开。

    等到看清这是哪儿之后,他老脸变色,连滚带爬地扑到了庆帝脚下:“陛下!陛下!陛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