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死一人(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侯季常,京都才子,与贺宗纬齐名。

    范闲不须多想,便将此人的信息在脑中过了一遍。

    “怎么不在京都读书,跑到万年县来了?”范闲笑着看向侯季常。

    侯季常跟在范闲身后,略显紧张,抿了抿嘴唇道:“学生本就是万年县人。”

    范闲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侯季常这才发现,范闲竟是在往驿馆外走。

    他回头看了紧跟着范闲的监察院官员们,壮着胆子问道:“大人这是要去何处?”

    “县丞大人自缢,我总得看看去。”

    范闲解释一句,话锋一转:“听说你与贺宗纬齐名,贺宗纬的辞赋多在京中有传唱,为何不见你的?”

    听到范闲这话,侯季常的脸色变了变,似乎有些轻微的愤怒。

    他沉默了片刻,沉声道:“学生所长……在策论。”

    原来如此。

    范闲看侯季常的目光,有了些许的暖意。

    来这个世界这么久了,他自然知道,科举分辞赋与策论两大科目。

    相比较而言,辞赋用字华藻更吸引人,也更为官员士子所钟爱;而策论则偏重于实务,一向不受重视。

    虽然这两大科目在评卷时占比相同,但重策论轻辞赋的人,向来没有进过一甲。

    范闲一直对这项不成文的游戏规则不以为意,以他粗浅的认知所得,知道科举说到底不过是纸上谈兵,但矮子里边拔高个,会策论这等实务文章的人做起官来,往往比只会辞赋的要更脚踏实地、关注民生一些。

    “策论是国之大计,侯公子能在这方面博得与贺宗纬齐名的名气,明年春闱,必定是榜上有名。”

    范闲笑着对侯季常说了一句。

    侯季常却没有因为得了范闲的夸赞而得意开心,只是拱拱手,闷声道:“谢大人夸赞。”

    庆国现今科举取士的畸形状况他心知肚明,要想凭策论出头,比登天还难。

    若不是如此,他何必从京都回到万年县,精研诗词歌赋?

    见侯季常没了兴致,范闲也没继续说什么,笑了笑埋头赶路。

    一路无言,一行人很快到了县丞府上。

    县丞家属知道来的是范闲,原本还准备闹上一闹,被几个周身缠绕着阴寒气息的监察院官员一个眼神扫过去,便偃旗息鼓了。

    范闲很是轻松地来到了案发现场,见到了县丞的尸首。

    他先是细细看了一遍县丞所写的控诉书,发现与驿丞所述一般无二,这才将心思放在了尸首上。

    尸体已经被从房梁的白绫上放了下来,范闲仔仔细细检查了房梁、白绫一番,伸手在驿丞的脖颈处摸索起来。

    良久,他长舒一口气,直起了身子。

    “房梁坚固、白绫结实,颈部伤痕没有问题,确实是自缢而亡。”

    范闲说话间,声音中有浓浓的不解。

    仅仅是在驿馆中有过一次不愉快的会面,自己没有聊过半句关于案子的事情,这县丞怎么会因为这点小事自缢?

    亲亲相隐?

    天地良心,别说他根本没这个心思,就算是有,也还没来得及实施呢!

    “老王,回京都一趟,要言冰云注意京都方面的消息,这件事背后的黑手不简单。”

    范闲走出死亡现场,朝着王启年吩咐道。

    不简单的幕后黑手,自然便是长公主。

    只是还没摸清楚,她到底埋了什么杀手锏在这万年县?

    眼下,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王启年得了范闲的命令,先行离开。

    范闲这一番吩咐,完全是当着侯季常的面做的。

    侯季常垂着头,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

    却听范闲道:“侯公子可以先回去收拾一下行李,搬来驿馆住,也好监督范某。”

    侯季常愣了愣,本能地就要拒绝。

    “侯公子莫要拒绝,须知做事要有始有终。”范闲的声音再度传入侯季常的耳中。

    侯季常最终深深行礼:“学生知道了。”

    范闲笑了笑,带人离开。

    一晚上过去。

    因为有着范闲那近乎坦诚的提议,没再发生百姓冲击驿馆的事件。

    范闲起了个大早,遇上了从京都赶回来的王启年。

    “大人,小言大人接受了您的命令,并且让王某带来了此物。”

    面带疲惫的王启年来到范闲身边,递出了一件东西。

    范闲抬眼一看,是一封书信。

    范闲伸手接过,打开信纸,目光先落在了落款处,瞳孔猛地一缩。

    陈萍萍!

    这信竟然是陈萍萍寄来的。

    范闲沉下心,细细看了起来。

    陈萍萍的信十分简短,从头到尾仅仅讲了一件事——长公主府上第一谋士黄毅,已经暗中到了万年县。

    “看来监察院对万年县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