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章 进城(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南庆,苏州。

    大江之上,一条京都方向来的商船沿流而下,逢城遇港,一停便是两三个时辰。

    这样的习惯和早些时候一天一州的行船速度大相庭径,使得苏州上上下下不少官员都有些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明知道对方的目的地便是苏州港,可商船在水道上耽误这么长时间,又让他们各种不忿。

    这种刀子悬在头顶,随时可能落下的感觉,最是磨人。

    殊不知,就在他们还在目光还盯着水道商船的时候,一队商人打扮的车队已经摇摇晃晃进了苏州城城门。

    苏州只是苏州地区的通称,其中有九县一州,而苏州城,便是整个苏州的核心地区,类似于各省省会一般的存在。

    江南苏杭两地自古便是商家云集之地,而苏州城身为苏州核心地区,其繁华程度甚至堪比京都。

    有句话说得好,在京都,一块砖头落下去,砸中的人里,十人九官,剩下一人便是没有官家背景,也是数一数二的富绅。

    这种情况下,商贾之流若是想要经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打点终究是少不了的,这大把大把的银子送出去,赚头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但在苏州完全不必担心这些,只要跟当地官员搞好关系,便能够安心经商。

    商人们赚了钱就能带动苏州当地的发展,而苏州商业体系越来越发达,又吸引了更多的商人,正是借助这种滚雪球的方式,才有了如今名扬四海的苏州。

    范闲等人借着路引文书进了城,继而才算是真正见识到了所谓的苏州城。

    街上,人潮涌动,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声音此起彼伏。

    放眼望去,自打入城的那条街道开始,沿街的店铺鳞次栉比,各色铺面只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

    看着眼前的一切,范闲突然有种开了眼的感觉。

    至于李承平,他更是很少看到这种场面,他自小在京都长大,后因为兄长们的针对,不得已之下只得从宫中搬出来,一直躲在醉仙居避难。

    虽说他一直都在宫外,可城中盛景,还真是头一次看到。

    注意到李承平的表情,范闲嘴角稍稍扬起,继而道:“苏州每年提供给内库的营收,占全国营收的四成。”

    “曾有人言,即便庆国国破,只要有苏杭两州在,五年内,庆国便能翻身而起。”

    “也有人说,若有人想反,只需要把持着江南,两年时间便有能力与庆国一战。”

    听到范闲这话,李承平下意识往深处想去。

    这是他这段时间养成的习惯。

    随着跟范闲接触的越来越久,在李承平的心中,范闲也是变得越来越神秘。

    这也就导致了,往往范闲的一句话,足以让李承平思考许久。

    亏得他本就不是蠢笨的人,沉思了半柱香的光景,这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见状,范闲接着说道:“若非江南道人文气息浓重,不善兵戈,这里,将会是治国的重中之重。”

    听到后半句,李承平脸色一僵,当即惶恐道:“老师此番言语,我定会转述父皇。”

    不过是一个三皇子,学什么治国?

    这消息若是走漏出去,李承平这个闲适皇子怕是该坐到头了。

    面对李承平的答复,范闲只是一笑置之,没有继续说下去。

    “小言公子,麻烦你安排弟兄们将货物送过去,咱们几个就沿着这城中街道转转吧。”

    范闲此番进城,身边除了几个虎卫外,就只剩下了监察院的人。

    对范闲来说,现在值得相信的只有监察院一方。

    林相好心给他送来了十个高手,可这些人怀揣着什么目的,范闲心里清楚。

    这也正是为什么他要摆脱那些人的原因。

    对于范闲的命令,言冰云并没有任何异议,稍稍颔首点头后,算是彻底答应下来。

    既然那是做戏,总要把戏做全。

    让监察院的人将商队的车辆送到交易的地方,范闲则领着李承平,海棠朵朵叶仁以及言冰云等人朝着远处街道走去。

    苏州是内库创办地,这么多年来,内库一直都是以苏州为基石朝各地发展,这地方,是最适合了解内库的地方。

    带着这样的想法,范闲领着数人左右闲逛起来。

    除了一些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的店铺,剩下的一些新兴店面,范闲也会进去看看,买不买东西不重要,能和老板聊上几句也行。

    一番闲逛下来,范闲算是对苏州城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而范闲这样的举动落在众人的眼里却格外怪异。

    特别是李承平,更是满心不解。

    好不容易抓住范闲从一家店铺出来的空档,李承平终究还是忍不住凑到跟前:“老师,您到底是在做什么?”

    面对李承平的询问,范闲淡笑道:“你知道内库在这里的影响力有多大吗?”

    听到范闲反问,李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