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庆余年2:范闲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考官之职(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南庆京都,东宫。

    范闲走后没多久,贺宗纬便从暗处走了出来。

    与太子见了礼,贺宗纬旋即将注意力挪到了那副画上。

    太子脸上不见笑意,手中画笔沾着墨,良久却不落笔。

    见状,贺宗纬不有得疑惑道:“殿下,范闲这诗,另有所指?”

    “不,我在想另外一件事。”

    没了作画的念头,再着墨便是玷污这幅画。

    太子索性将画笔丢至一旁:“你说,范闲为何答应前来?”

    “这……”

    贺宗纬皱眉思索片刻,迟疑道:“殿下差人邀请,范闲便是胆子再大,也不敢不来吧?”

    “他敢。”

    太子斩钉截铁般的给出答复,而后又道:“但他还是来了。”

    “单从这件事中,你可看出问题所在?”

    如果论诗赏词,贺宗纬还能插上几句话,至于这勾心斗角,他不是行家。

    面对太子的询问,贺宗纬没有沉默太久:“看不出。”

    盯着画上的诗,太子嘴角勾起些许弧度,笑意森然:“我连番针对范闲,但他还是应我邀约,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

    “现在的他,再也不是初次入京的那个乡下少年了。”

    说到这里,太子眯了眯眼,似是自言自语道:“这种人,留不得!”

    春风沿着门缝钻入殿内,徐徐微风,让人平白生出几分慵懒之意。

    贺宗纬却遍体生寒,好似极冬之下痛饮冰水,肺腑透凉。

    比之贺宗纬,范闲这会儿轻松了许多。

    身上挂了个太学奉正的职位,但一时半会儿用不着述职,监察院一处有言冰云帮忙照看,也格外轻松。

    除了这两者外,范闲唯一上心的就是即将开始的春闱事宜了。

    顶多再有月余光景,春闱便要召开。

    这个档口上,京都城内多出许多来自各地的赶考学子。

    这些人中,大多都是些寒门子弟,他们家乡都在各处,为了赶考,需要早早奔赴京都。

    毕竟若是错过,就必须再等上三年。

    范闲既著有红楼,又有上百篇传世诗词,再加上也已经逐渐传开的那篇短记西厢记,以至于赶考的学子,无一不想一睹范闲真容。

    正因为如此,最近几天,递进范府的帖子,大部分都是想求见范闲的。

    对此,范闲既无奈又无语,索性直接让管家把这些帖子全都拒之门外,省心省力。

    在外人看来,范闲只是一个风度翩翩文采出众的当世英才,唯独范闲身边的这些人,才知道如今的他,究竟有了多大的改变。

    “大人,这是今日搜集来的消息。”

    王启年将手中密信递了过去,脸上还是那副忠厚笑容。

    范闲顺手接过,仔细翻阅了数眼后,眉头随之蹙起。

    “最近几日,二皇子府上动静如何?”

    “一切照旧。”

    受范闲的影响,如今的王启年消息格外灵通。

    只要是一处得知的消息,大多都会借由王启年的手递到范闲这边。

    “时逢春闱,去二皇子府上拜访的人极多。”

    孟旬身在二皇子府的消息早就传遍了京都,比起范闲,这位既是文学巨匠,又是三朝大学士的孟旬孟老先生更受欢迎一些。

    另一个原因便是孟旬已经被确定为此次会试的四位主考官之一,若是能提前混个面熟,对这些学子们而言,自然是利好的事。

    “二皇子对这些人大都以礼相待,十分欢迎,不过这批学子中,只有寥寥数人见到了孟老先生。”

    说着,王启年又递上另外一份名单。

    扫了两眼名单上,范闲又接着问道:“太子那边呢?”

    “一切照旧。”

    王启年端起一杯凉茶一饮而尽,接着说道:“不过太子见得都是些朝中官员,而这些官员家中大都有族中子弟参加春闱。”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太子那边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第四位主考官。”

    说到这里,王启年脸上多出几分不解。

    春闱将至,而第四位主考官还没有确定下来,但看太子的意思,似乎半点都不着急。

    这俨然有些不合乎常理。

    闻言,范闲将几份单子依次在桌子上摆好。

    对照了几分名单,范闲心中升起几分疑惑。

    主考官之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太子到现在都还不慌不忙的,俨然不合常理。

    这想法尚未落下,门外传来下人的声音。

    “少爷,宫里传来消息,说让您去同文阁议事。”

    “同文阁?”

    范闲刚从密信上收回视线,听到这话后,眸子微微眯了眯。

    王启年闻言,忍不住道:“大人?”

    “该来的总会来的。”

    言毕,范闲先将密信叠起一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