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就透着几分文人独有的韵味,说起话来也慢悠悠的,但仔细感觉,却又能从语气里感觉到些许坚毅果断。
这种人放到朝堂上,无异于是一等一的诤臣。
而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诤臣向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陈萍萍将其放在这最不起眼的八处,倒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跟书局没什么关系,这次来找宣大人,是另有要事。”
说着,范闲将一早就准备好的东西递了过去。
见着范闲的动作,宣九微微挑眉,等到看清纸上写的东西后,脸色有了些许变化。
“小范大人这字,倒是不错。”
宣九整天跟文字打交道,对字迹判断远非他人所及。
一眼过去,他便看出这种字体从未出现过。
换言之,这种字体乃是范闲受创。
念头至此,宣九不由得想起了范闲首次进京时在靖王府闹出的笑话。
那首七言绝句是首绝无仅有好事,可那字,却成了一大笑柄。
“若是假以时日,小范大人不失为一代书法大家啊?”
听着宣九恭维自己的字体,饶是范闲脸皮够厚,也有些不好意思。
“过奖了过奖了。”
范闲拱了拱手,旋即道:“宣大人不妨看看内容。”
“这内容……”
宣九细细读了一遍,话说到一半便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
等到一沓纸全部翻阅完毕,宣九已是满脸愕然,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眸中透着浓郁至极的诧异。
看了看手中纸张,又看了看范闲,宣九小心翼翼将纸张放好,随即躬身行礼:“敢问小范大人,这篇童谣,可是您亲笔所书?”
听到宣九话里的敬语,范闲嘴角微微扬起,但很快他便随之还礼道:“当不得宣大人这般恭维。”
“不过这童谣,确是在下亲手所写。”
闻言,宣九再也顾不得礼法,直接上前几步,抓着范闲的手道:“这童谣,可有起名?”
“有。”
范闲一脸郑重道:“此为《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