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完美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21Guns(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在滚石的录音棚里,杜薇与滚石的录音乐队,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把《2ns》这首歌录制了出来。

    参与录制的所有人,包括杜薇与李牧在内,都对录音的效果非常满意。

    在李牧看来,其实这首歌她只要录个两三遍就能剪出一个完美的版本,但杜薇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一遍又一遍不停的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及演唱时的情感,让这首歌真正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粗剪出来的de在李牧听来就已经格外完美,但录音师却告诉李牧,de里的乐器并没有经过后期处理,多少还显得有些毛躁,音色也不够饱满圆润,待后期调整精修一遍之后,这首歌的整体品质还会再高一个台阶。

    李牧在大学时候搞过乐队,重生后也没少进录音棚,多少接触过一些音乐的幕后制作,录音师这么精益求精,很多普通人可能根本听不出de和精修版本的差别,但是对真正的乐迷、对真正的音乐人以及乐评人来说,他们能在一两秒钟之内就听出这两者之间的差距。

    不过,眼下的音乐产业还没有后世那么智能,而且后期工作慢工出细活,所以至少还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够解决最终版。

    李牧有些迫不及待的将这首歌的de,通过邮箱发送给了还在云省做最后收尾工作的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刚好结束了一整天的拍摄,回到了自己的房车里,这台房车是他专门从美国海运过来的,多数时候,他外出拍户外的戏份,更喜欢住在自己的房车,这里面装修豪华、应有尽有,比起行军帐篷来,那真是好的没边了。

    好莱坞明星、导演商业化的时间较早,商业模式成熟的也更早,普遍收入比国内演员高出许多,好莱坞现阶段的大明星一部戏的片酬动辄几百万美元甚至上千万美元,导演的片酬也高得惊人,所以整个好莱坞的一线人群基本上都是高收入群体。

    正是因为收入高,所以他们日常拍戏的排场也都非常大,一部电影里的主要演员基本都有自己的房车,有时候一部戏在户外拍摄,片厂旁边的房车停了几十辆,不过虽然这些排场很奢侈,不过好莱坞演员大都比较敬业,这些高规格的支出基本都是演员自己承担,不会强加在片酬里。

    斯皮尔伯格的房车造价超过百万美金,内部豪华的如同五星级酒店,不但有各种奢华的家具以及电器设施,还有专门的卫星电话以及网络服务。

    斯皮尔伯格正躺在舒适的单人沙发上品酒休息,忽然接到李牧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李牧对他说:“史蒂芬,在忙什么?”

    斯皮尔伯格急忙笑着说:“我在喝酒,波尔多红酒,每天睡前喝上一杯,可以很大程度保证睡眠质量。”

    说着,斯皮尔伯格好奇的问:“李先生,这么晚打电话有什么吩咐?”

    李牧笑道:“吩咐谈不上,就是告诉你一下,主题曲的de已经出来了,我把它发到你邮箱里了,你方便的话可以听一听。”

    “是吗?!”斯皮尔伯格激动的坐起身来,道:“我等你这首主题曲可是等好久了!我现在就听一下。”

    李牧笑道:“听听吧,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说出来我再做调整。”

    斯皮尔伯格笑着说:“李总你做事一向是力求完美,能把这首歌发出来,证明它已经通过了你的检验,我想这首歌一定很棒。”

    客气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斯皮尔伯格还真对李牧准备的主题曲有些忐忑。

    斯皮尔伯格做电影一向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三个核心要素在推动,所以从演员到幕后基本上都是采用豪华阵容,配乐也是一样,他对电影配乐、主题曲的要求非常高,御用的作曲大师基本上都是好莱坞的并不华丽,没有复杂的和弦、恢弘的编曲,甚至没有使用钢琴、没有使用管弦乐器,只是使用了摇滚乐队的三大件:吉他、贝斯、鼓,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和弦与编曲,偏偏营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庄严与感动。

    一遍听完,斯皮尔伯格不由自主的拍手叫好,这首歌一扫他之前所有的担心,只听了一遍就成了他心目中最完美的主题曲。

    激动不已的斯皮尔伯格不由得重新又听了一遍,结果就不小心陷入了一种单曲循环的状态之中,无法自拔。

    不知不觉已经已经过去半个小时,斯皮尔伯格激动不已的拿起手机,给李牧打了一个电话,一开口便带着颤音的说:“李先生,这首歌太棒了!实在是太棒了!”

    李牧笑道:“你满意就好。”

    斯皮尔伯格说:“我何止是满意,简直是超出我预期太多太多!我相信这首歌如果在美国发行,杜薇甚至可以拿到一个格莱美!”

    李牧心想,这首歌原唱greenda就因为这首歌的专辑拿过格莱美的最佳摇滚专辑奖,这首《2ns》可以说是专辑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所以这首歌的底子能拿格莱美,李牧自己也觉得很正常。

    只不过,杜薇现在还不是一个往美国发展的歌手,所以她甚至没有发过一张英文专辑,参加格莱美的话,成功率并不大,不过,在李牧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