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完美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老兵(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之前就进过一次山的志愿者和当地村民已经在进山处等候,据他们说,山路不算太长,但最难的是中间有一道天堑,两侧是山,正中夹着一条宽约五十多米的江水,而这两座山之间没有桥梁,只有两道钢索,任何人进山,除了直升机,只能通过这两道钢索进出。

    李牧虽然早有准备,但真跟着这些人进了山之后,才知道这里的艰辛,山路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修葺,稍微平缓点的地方,几乎是完全靠脚踩出来的硬土,陡峭些的地方,能看出几分人工修缮过的痕迹,但也只是把一些脚踩的窝窝修深些、修平些,免得人在爬坡的时候脚底踩滑。

    据向导介绍,别看山里的村民都靠这条路进出大山,即便是他们都没有把握绝对安全,每年都有人在这条路上受伤,轻则崴伤,重则骨折,对山里人来说,要是在这条路上摔了腿,基本上半年都出不了山了。

    这种艰难的山路,李牧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走,说心里话,他一个二十出头的大老爷们,走这样的山路都感觉格外吃力,很难想象这里的老人如何才能出得了大山。

    好在还有这些千锤百炼出来的士兵,他们在这种山路上,还能保证每人负重十五公斤,除了一些设备之外,给老人准备的一些粮油也都被他们带在了身上,到底能不能说服老人下山,李牧自己也没有把握,这些粮油便是一个备案,起码能让老人不再为吃犯愁。

    李牧的家乡在东部沿海,虽然不是什么经济发达的地区,但总体上还说得过去,他以前亲眼见到的贫穷,无非就是蜗居、节俭、精打细算,最多也就是衣衫褴褛而已,但是当他身处西南深山,在那不是路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什么叫真正的贫穷。

    真正的贫穷,是那种让人一眼看下去,就陷入绝望的现实。

    在这种连自行车都无法走出的大山里,李牧把自己代入进来,能想到的,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让李牧感到惊讶的是,和自己走在一起的刘新颖倒是看起来没那么的吃力,她动作格外利落,有些时候比自己都要灵巧的多。

    起初李牧还觉得惊奇,但很快想到一件事就释然了,刘新颖这个女人很神奇,连南北极都去过,而且还是想爬珠峰的人,爬这种山路应该是小菜一碟,与她相比,自己就落了下乘,自己可真真没参加过那种挑战性的户外活动,根本没有过这种经验。

    一行人在山路里爬了一个来小时,终于渐渐登:“那就是咱们要去的保福村了,从这里上山,大概二十多分钟就能到。”

    众人纷纷松了口气,二十多分钟,胜利已在眼前。

    向导介绍道:“村里现在一共还有三十几户村民,常住人口一百出头,绝大多数是老幼妇孺,还有一些得了矽肺的中年劳力,咱们要去拜访的孙老先生住在最东头的小山坡上。”

    孙老先生原名叫孙孝忠,孝顺的孝,忠诚的忠,自古说忠孝不两全,不知老人这名字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

    ……

    二十余分钟后,浩浩荡荡的二十多号人终于来到了保福村,这个村子已经落败的不像样子,整个村子全是茅草房,连一栋砖瓦房都没有,稍微好些的人家,有个三间茅草屋就已经非常不错,有的人家甚至只有一间狭小的草屋,从外面看起来,内部的面积怎么都不可能超过十平米。

    保福村几乎从来没有过外面的访客,偶有山外的人来,也都是出去打工的年轻人,这一次来了这么多村外人,还有十多个穿着军装的士兵,让整个村子都震惊不已,男女老少纷纷出门,面露惊恐的看着这些不速之客,这个村子里没有正式委任的村长,只有一个大家选出来的、六十多岁的老汉兼着“村长”的工作,这位老汉一见这么大的阵仗,紧张不已的上前询问最像长官模样的陈成伍,他用本地方言说了一通,陈成伍完全听不明白,向导这个时候急忙上前对陈成伍说:“他是村里推举出来的村长,姓田,大家都叫他田村长,他刚才问您,解放军来山里是不是抓捕逃犯来了,他说二十年前有一次来过几十个解放军,说是进山抓逃犯,在这山里搜了三天三夜。”

    陈成伍急忙对他说:“你跟老村长解释一下,我们是来看孙老先生的。”

    向导点点头,指着东边的方向跟那田村长说了几句,田村长一愣,又跟他说了几句,两人聊了一会儿,只见田村长的表情越来越惊讶,后来似乎是急了,一拍大腿嚷嚷了几句。

    陈成伍便问那向导:“老村长说什么了?”

    向导道:“老村长说,前几天就有人来看过孙老爷子,还说他是以前打过日本鬼子的大英雄,村里人都不信,我刚才跟他说,孙老爷子真打过鬼子,而且是当年开飞机在天上打鬼子的飞虎队员,老村长说这么重要的事咋不早说,孙老爷子在村子里一个人过了半辈子了,谁都不知道他是大英雄,要是早知道,早就把他当祖宗一样供起来了!”

    陈成伍叹了口气,说:“现在知道也不晚,你跟老村长说一声,就说我们得先去看看孙老先生,回头再来拜访他。”

    向导跟老村长说了几句,老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