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宋王朝,其实一直流传着,读书养气之法,乃是成来大儒的根基。可惜,读书养气之法就在那里,却上千年来都没有几人能掌握,即使是石安公都是似是而非,并没的真正掌握。
“安先生口里,怎么吐出一个个文字?”
有女子疑惑问。
“那不是文字,而是浩然,这是口吐浩然,不是口吐文字……”有人忍不住回答,便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心随着充满韵味的读书声,去感受《诗经》。
渐渐地,似乎整个人的神魂,都进入诗经的神奇世界里。
随着那读书声的回荡,他走遍了整个诗经世界,领略了不同国度的风采,见识了不同国家的风情,令他的灵魂大为颤动起来。
咔嚓——
他悄然破境了。
而破境的,并不是只有他一人。
现在山坡下,渭水河畔上,文人学子加上看热闹的百姓,已经达到了将近两千人。
无比壮观。
文人士子则占了一半有余,自然不缺天赋超绝的学子。
况且,他们的境界实在太低了,而书却不少读,相对来说,积累还算是可以。因为这个世界的道,难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积累,才能达到相同的境界。
而封青岩现在的晨读,则是催化剂。
因而,在他刻意的晨读之下,无数学子都有所获,还有不少学子突破了。
在山坡上,快到花甲之年的宁松,则是身子猛然一颤,整个人微微有些颤抖起来。并不是他悟得了读书养气之法,而是他破境了,由八品入七品了。
不过他并没有激动,而是静静聆听,口里心里都跟着无声诵读。
他感觉到自己似乎要抓到什么了。
不过,总是差了一点,让他心里无比遗憾。
他知道,这是什么。
在封青岩的晨读中,浩然正气浩浩荡荡从天地间而起,犹如大雾般笼罩着渭水河畔,令学子心头震惊不已。
今日的浩然正气,似乎更多更大了。
此刻,宁松甩去心中的杂念,却观察封青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发现安先生竟然真的与天地融为一体了。眼前的安先生,虽然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