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战争选择装逼的吴国,只有死路一条。
他也是王子啊,他为什么要忠心?!
同时也是要印证“忠厚长者”这个设定,横竖都是吹,吹谁不是吹?
而是他们怕李解真的回来。
可你看“汉伯”这个忠厚长者,明明人在汉水,可还是追尊先王为“天皇大帝”,这要不是儿子心疼老子在黄泉被人欺负,能这样?
只见此人更是双手一摊,冲周围淡然说道:“时人多言汉伯悖逆君上,然则世间岂有就在外藩之叛逆?此等匪夷所思之言,实乃大谬。”
太叔卯反手打了个太极,表示自己其实也不是慌,只不过人家李解好歹还要加强学习先王的兵法,不然怎么稳定新生的汉子国?
作为暴力机关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本该彰显王权,但因为国内外的各种威胁,高层的“求同存异”玩脱之后,终于一发不可收拾。
哦,先王已经在黄泉了啊。
“汉伯”啊,多忠厚啊,多长者啊。
你的祖父,甚至自杀殉葬了啊!
牛逼随便吹,但“全员鳄人”的传说,靠的可不是吹,而是北起泗水,南临长江的广阔地盘。
放在老妖怪还在世的时候,做臣子的敢冷暴力,大王就敢很暴力。
至少越王宗桑是有理想的,不是咸鱼,宗桑想要复国,这是一个目标。
可惜,自从李解宛若飞仙的速度崛起,“百沙之主”只有一个人,这是“天皇大帝”在世时候,开玩笑钦定的。
然而大概是太熟悉互相了,具区氏一看太叔卯这么说,又道:“然则因蔡侯、越子之故,终引汉伯挂念。大王,臣自请编练守灵戍卒,拱卫王陵,以慰汉伯之心。”
这种套路,不是太叔卯吹,他已经脑补了好多种形式,而且是不同的花样上演。
必须抱团,必须齐心,必须共同前进。
没办法,谁都不能得罪,又不能真的除掉哪一家。
最近头发掉得越来越多,须髯也开始越来越白的太叔卯,有点怀疑人生了。
不要给人添乱。
倘若期间还能把越王宗桑救出去,然后半道上勒死他,这挑选哪个血脉后裔接班,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跟着姑苏的白痴们厮混,具区氏全体根本看不到希望。
听了具区氏大夫说的话,太叔卯的双眼都快喷出火来了。
国际局势这么乱,之前楚国人闹事,现在齐鲁又要打局部战争,很忙的好不好?
早先那点异心,真的是荡然无存、烟消云散。
“吴汉同享日月,共饮江水,李解为祭先王,返归王陵,自无不可。只是列国纷战,不可轻视,前有荆楚之乱,后有齐鲁相争,自当持《威王遗书》,尽除纷扰……”
可惜,现在的五湖周边,各种仇杀此起彼伏,豪族之间的战争打打停停,吴国中央的作用,居然就是个调停者。
开口闭口即是“汉伯”,始终没有说“淮水伯”或者“汉子”,摆明了就是抬高李解的身份。
有目标,就会努力。
完事儿之后,大约就是职业看坟的仲氏大喊一声“昔日蓬荜,生辉矣”。
然而最初的最初,放弃了挥舞屠刀,后续再想挥舞,却又少了勇气,遭遇波折,第一个想到的是妥协,久而久之,连吴甲、健旅,都学会了妥协。
要不是有李解这个更好的选择,他们早就跟越国余孽合作,先煽动一波叛乱,然后借机扩军。
而且说是说汉子国,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吴汉同出一脉嘛,头顶日月谁看得还不是同一个?
“汉伯忠心,世人皆知。便是姑苏街头小儿,亦知汉伯乃天下罕见忠厚长者。”具区泽出来的大夫,本该是一根筋的武夫,然而此时挺着个肥大肚子,却是一开口就宛若老油条,把人恶心的不要不要。
而且还是先王血脉,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全世界都这么吹,你看先王自己反驳了吗?
同为老妖怪勾陈提拔的在野武夫,具区氏成名还在李解之前,以前的沙野偶像,就是具区氏。
叔侄二人相辅相成,保住这老姬家的江山……
只要太叔卯更怕,那就可以用李解来恐吓中央。
他感觉自己选错了职业,不应该扶持幼君的,当时哪儿来那么大的信心,不,当时哪儿来那么大的忠心?
越国余孽有多少散落人间,作为五湖豪族之一,具区氏身为先王勾陈的金牌打手,半个地头蛇,能不清楚?
那就保住这老吴家的江山……
具区氏出了这样的人物,也不知道算是幸运还是悲哀。
一切要素齐全,具区氏就是要逼迫太叔卯赶紧再吐点东西出来。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要是跟大侄子闹掰,那就是彻底没戏。
群臣用冷暴力的方式,让年幼的吴王,心灵又受到了创伤。
他们怕李解回来,可太叔卯更怕!
王命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