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人就算再急又有什么用?实力不行,在国际上根本没号召力。
“负箭国士”都能诛杀,楚国太后还指望楚国的汉东老世族竭力卖命?
属下们眼神依旧焦急,但见戴举神情镇定,也都是平添了勇气,说话也变得更加坚决。
“主上!”
“共勉!”
没有重兵把守,理论上宋国要吃掉,容易得很。
作为一个老阴逼,能够掌权之后还不被权力冲昏头脑,反而依旧低调行事,让宋国不同阶层斗了个你死我活,戴举有的是耐心。
“宋人……怎么都离开了?”
一是李解攻楚之事严重受挫,但这种可能性极低,以戴举对楚国的了解,只怕这时候楚国内部都还是分裂的,投降派绝对不在少数,所以李解攻楚,不敢说势如破竹,但实现战略意图,不会太难。
“若鲁国回应,可邀鲁人前往亢父。”
战后瓜分胜利果实,国际社会只会以卫国为主,宋国顶天就是个帮凶。
因为联手攻打李解,就是攻打吴国。
但这一次,戴举是打算反客为主的。
“若是如此,搅动伐楚大军后方,便是困难重重啊。”一身红袍的戴举,正坐在案几之前,片刻之后,他起身回望着一副地图,地图和以往的舆图,多少有点不同。
“禀主上,正是此地。”
“便是如此,也急不得。”
“此地,便是铚邑。”
“可是亢父氏主持出使事宜?”
只要是靠着血统混长期饭票的,谁不焦急呢?李解现在玩得这一手,简直就是石破天惊,搞得天下诸侯狼狈不堪。
有种你吃掉,把这些曾经的宋国故土打下来,把之前割让出来的土地,重新收回去。
这些人大多都是商人身份,兼职情报贩子,最是正常不过。
不过一个戴国,根本不算什么,老对手郑国,也不需要直接打死,打得郑国同样割地赔款,将良田沃土,尤其是汜水南北的良田割让出来,宋国的实力,年就能膨胀一倍。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得是吴国内部先解决了李解,再能继续讨论后续。
“共勉!”
李解大大方方地把龙背山北部、东北地区的城邑暴露在宋国的兵锋之下,纯粹就是看不起宋国。
言罢,在外行商的细作很是诚恳道,“周室衰败,纵使天子号召天下诸侯共讨之,只怕也是无人响应。”
“联卫攻郑”一事上,把炮灰们消耗掉一部分,国内矛盾就会直接舒缓。
否则宋国人都看到了无比凄惨的下场,也只能干瞪眼,因为这事儿除非是晋国人提出来,说要对李解群起而攻之,那么晋国的小弟们才会响应号召。
现在戴举期望的事情,不过是三件。
戴举见状,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道:“诸君,战国之世,危机并存啊。诸君,还请随吾竭尽全力!”
要么不打,要打,就打得郑国毫无还手之力!
这些都是愿景,戴举不能保证三件期望的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发展,他只能在这样的期望之下,尽可能地做到最好。
“主上,如何急不得?!此事只要拖上半年,淮中城新增英才,少则五百,多则两千。如此之数,淮水南北夷虎、淮夷,绰绰有余啊。”
跟卫国联手,看上去是给卫国打下手,实际上戴举这一次投入的兵力,只会比第二次逼阳战争多,而不是少。
以往本地区都是宋国人在搞事,现在完全可以让给鲁国人去做。宋国和鲁国之间,只要打个默契,然后鲁国自己凭本事去消化曲阜西南的小势力。
也就是说,非“霸主”不能起这个头。
但只要动手之后,回报率极其丰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三是戴举要尽可能地保证在“联卫攻郑”的战争中,宋国能够打出威风来,声势一定要浩大,战果一定要丰富,只有这样,宋国才能重新恢复国际地位。
目光淡然的戴举叹了口气,“就算心急如焚,也只能掩藏在心。诸君,此事不急于一时啊。”
唯有打出威风来,才能跟晋国、齐国比肩,然后号召群雄,一起征讨李解。
商丘宫,“宋国大相”戴举,正会见各地回来的间谍细作。
“龙背山?可是旧年徐国龙脊山?”
戴举正是看得太清楚不过,所以才硬生生将内心的恐惧压了下去。不压下去,他自己都是夜不能寐。
既解决了鲁人急需自保扩张的需求,又没有直接触怒吴人。
而这一回,可不存在的什么义士相助,整个“卫郑之战”,就是个不义之战。
“无妨。”
“主上,吴人正筑城于铚邑、龙背山。”
数日后,在铚邑东北的工地上,魏羽几次观察市场,有了一个很诧异的发现。
蛰伏这么久,覆灭戴国只能说是小试牛刀,既是恢复宋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