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群众顿时大喜,一个个都是探头探脑看热闹,恨不得两人赶紧开打。
其中最为流行的,就是“娘”这个字,魏羽、中行云等人,用的借口是跟风“魏昭娘”这位次夫人。
有个年轻僚属是商无忌的晚辈,大概是比较亲近的,捧着一卷文牍,站那里攥着拳头喝道:“肏!爽!”
连带着在淮夷、吴人方言的基础上,“娘”“郎”对应,原先的“良人”“女良人”称呼虽然还在用,但以往能够称呼“良人”“女良人”的,不太可能是野人、夷人。
像以前唱诗啊和歌啊,顶多就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这样,要不然就是“飘飘兮若惊鸿”。
讲白了,也是一个小众话语权的问题。
虽说只是小队长,但经验丰富实力强横,绝非寻常的车把式。
“是!”
原本要单挑的两个人,都是互相瞪了一眼,然后赶紧落座,听台上那个年轻人继续开口说道:“天下美人,若论腰肢似柳,楚宫赵氏,乃是形貌神韵第一也!纵是吴国英杰,入得手中,又如何见过这等扭动。那赵氏身着不过一件‘赤霞’薄纱……”
“楚国荡|妇媚眼如丝!”
只是正想着呢,却见整个大堂突然一阵热闹,然后一个笑嘻嘻的年轻人,一边冲众人拱手作揖,一边到了高台之上,找个地方坐下之后,就抱着茶杯开始笑呵呵地说道:“上次说到哪里了?”
除了正式场合穿戴需要得体,日常中的装扮,除了不允许裸|露之外,其他都是没有硬性要求的。
此刻大舅哥商无忌显然是喝不上“木梨花”,也不想喝“青兰”,就老老实实地抱着陶制杯子,喝着还算合口的凉茶。
人吴威王的名头,显然更好用啊。
用词老套,故事寡淡,毫无吸引力。
等晚辈出去之后,商无忌又是好奇地问道:“你们怎么称他‘商郎’?”
想当初,要死要活宣传“求贤若渴”,还得老大亲自北上前往新郑。
“江阴有言‘痛快’二字,如今便是痛快无比!”
办公室中,大舅哥商无忌喝着凉茶,眼神有点空洞,他其实预备了很多手段,准备动员一下幕府治下的地区。
“猪狗!你说哪国荡|妇!”
只不过这种做法,吴人很少这样干,这是中原才有的习惯。
商无忌没有去答话,而是摸出一枚阴币,压在桌面上,然后向前一推,这是赏的小费。
“吃茶如何,听书又如何?”
楚国臭娘们儿!
“城中私斗,你不怕治你一个寻衅滋事,判你劳役十日?!”
在江阴邑摆出那份体面,并非是给自己人看的,而是给姑苏的人看的。
新出来的故事、称呼、词语,用起来则是半点压力都没有。
他们这些猛将悍将,固然是不怕,因为无人能治嘛。但那些个亲卫亲兵,总不能也是如此,总有敬畏,偶尔还会避免口头上的冲撞,也有想着给人尊敬,多了称呼选择,自然是避免了不少麻烦。
尤其是文盲们对这个完全不感兴趣。
商无忌正要让御手前去阻拦,却听台上的年轻人嘻嘻一笑:“有云:楚王宫中有细柳,非柳也,赵氏也。”
能够成为商无忌的御手,自然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商无忌也是不习惯菜变成饮料,所以没打算泡两片。
现在嘛,自然是怎么痛快怎么来。
“要一壶凉茶。”
因为他们就是潮流,潮流就是声音!
这也果然是个小机灵鬼,他年纪小,商无忌须髯飘逸,显然是大了辈分,此刻称呼“夫子”,既到位又显得他尊敬师长。
商无忌在办公室的时候,还不觉得称呼如何,毕竟衙署内除了偶尔爆一句“肏”,一应交流,还是比较正式严肃的。
听着带感不说,还特别有代入感。
就算是自持身份的士大夫们,偶尔下馆子听上这么一段,回去之后,自然也会雄风大振,面对姬妾威武霸气。
它原本的名字,在西域叫“那末离”,秦国人觉得不好听,很二逼,就取了个好听的“木梨花”。
因为“夫子”这个称呼,除了晚辈喊长辈,儿子喊老子之外,还可以学生喊老师。
不过其中的变化,倒也并非是自然而然,商无忌并不清楚,在淮中城的晋国人,之所以要把“娘”“小娘”“娘子”等等称呼带起来,绝非只是简单的跟风。
一个地方的时尚潮流谁来带,谁就是当地最帅的爷!
旁人不觉得这有什么,连商无忌也不觉得有什么,但对魏羽、胥飞等人晋国年轻英杰而言,他们在旧有的优势之上,又比其它在淮中城的列国年轻精英,要更加的高大上。
炖鱼的时候,管你什么鱼,一大把“青兰”下去,那叫一个香。
摘一两片泡水,能够解渴消暑。
“我怎会不知这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