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罢,魏羽有点惊愕地看着前方。
“先把陈国、随国的粮食还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五天种一百多棵树,平均每天二十几棵树,树苗有大有小,但主要就是柳树。
毕竟训练难度不高,但又非常急缺。
“说起来,子羽是否发现,堤坝附近村邑,似乎有亭长?”
“都清空了,是水泥地的晒场。堆场那里则是夯土平地,下雨就麻烦。”
“嗯?”
农家有收成,才能供应贵族们挥霍。
“希望继续是好天啊!”
很多工具,晋国不仅仅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舍不舍得这样糟践,像李解这样糟践!
有失身份啊。
毕竟是稻米粮食,不是饲料。
雨季之中还能大丰收,这时运在楚国人看来,那真是好的没边。
然后再进行筛选,去掉杂质,比如枯枝败叶之类的东西。
再者,终究是稻米,不煮而是蒸制,入口也没有那么糟糕。
至于为什么土地不够用,那就是社会学的问题,李总裁现在还考虑不上。
淮水附近还没有收割的一片农田,魏羽在农田旁边的坡地上已经种了一百多棵树。
“这颍沟南的稻田,大概是三十万亩,产量有高有低,但一百两百斤总是有的。那本地夏粮,稻米应该有四五十万石,可以了。”
要是跟之前的大洪水一样,那谁受得了,又得死人。
陡然出现李解这么个怪物,自然会让陈国的老牌贵族心痒难耐。
天公作美,从来不是开玩笑的。
基本上就是白菜类的蔬菜,其余就是茄子、红萝卜,但红萝卜这时候产量不行,只能说勉强能吃。
“所有江阴会馆。”胥飞神情也是比较严肃,“新郑、绛城、宛丘、夏邑,都有,胥氏买了几台回去,价格昂贵。”
粮食收上来不是说就完事儿了,想要库存,必须翻晒。
具体多昂贵,胥飞懒得说,胥氏打得什么主意,魏羽也不是不清楚,不过他也没有问胥氏有没有仿造成功,或者说仿造成功之后,效果是不是和吴人的一样好。
风气也大大地扭转,原本以炫富为生的鳄人家属,也逐渐低调起来。
其实没有来南方之前,胥飞一直以为,脱粒机的问题,可能就是材料问题,来了南方之后,才知道还涉及到加工工艺。
伸手一指,两人同时看了过去,就看到一队车马前来,车架拙朴简陋,但是马队雄壮威武,大量的武士簇拥前来,只看这规模,魏羽脱口惊呼:“淮水伯?!”
稻麦同收,在时人看来还是比较稀奇的,而且淮中城管控的土地规模极大,这让外界前来偷偷观摩的大贵族子弟,并不在少数。
早稻不好吃,但用来做成稞条、米粉,也能充当军粮。
至于说吃到嘴里发现口感怪怪的,那也问题不大,口感不好,肯定是蒸饭的姿势不对,换个姿势,说不定就能蒸得挺好呢?
“石材厂有多少石板,先给堆场那里用上。”
说是严苛,其实就是监工们出勤频繁,完全不知道疲倦的样子。
光照、补水、除草除虫即可,有了超前的田间管理,维持一两百斤是没有问题的。
李解的出现,让魏羽震惊不已,粮食生产的重视,列国都是差不多的,但像李解这样重视的,少见。
别的地方可能要求雨,但淮中城这里,“天地庙”中都是求来个好天气,赶紧出太阳。
天公的事情还不好说,但淮中城粮食大丰收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陈国、随国、唐国还有楚国,楚国郢都可以说是哀鸿一片。
“嗯?!”
“脱粒机,江阴会馆有卖。”
临近的陈国人则是有着另外的看法,淮中城的夏粮丰收,其中的田间管理,跟陈国的传统大相径庭,这让陈国人很好奇,有些农户甚至组团南下,前往南方一探究竟。
“难怪最近几日如此严苛。”
“是!”
虽说也有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妇人在那里吐槽李解,但嘴上说归说,做事却是实在了不少。
“咦?!你看。”
“这一亩地,能上一百斤。”
这年头有个好,你借的是稻米,换的是稻米,那就没问题。
“子羽在看什么?”
“吴人用的器具,不简单。”
“晒场都清空了吧。”
淮中城本地的水稻种植,和外地大不相同,分蘖之后的精耕细作有着很强的田间管理,一蔸秧苗多少株,都是严格培训过的。
这年头很多国家并不是种两季,因为消耗地力极为过分,一般只有大国才能玩,或者就是土地相对富余的国家,可以这样干,毕竟可以轮休,休耕养一下地力,烧一把荒,那肥力又会回来。
但是现在一看,有点不一般。
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