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多识广的老江湖,觉得眼前的场面,并没有超出太多想象。
站在船头,李解高大的身躯岿然不动,仿佛双脚钉死在了船上,起起伏伏,后方几条船上的队长们看到之后,都是心中勇气大增。
“上将军威武——”
但是双脚完全不听使唤,士兵跟着小队长,小队长跟着“百人将”,而中队长们,则是看着最前方的身影。
十几二十个长梯勾住城墙的时候,这些守军居然第一时间都不敢过来破坏,披甲持斧的李解爬得飞快,他甲具在身,身材最为强壮,抗住箭矢的概率是最高的。
“前方就是蓼城,想要垒灶架釜,吃上热饭,唯有攻克蓼城!用楚人的釜,煮我军之米!”
“报——”
“点火!”
簌簌簌簌……
不过李解一马当先,很有经验地将芦苇折断踩在脚下。
大部队留下继续整队,士兵在各部队长的催促下,飞快地吃着干粮。粽子作为临时军粮,效果非常好,除了谷物类之外,还有豆麦油脂,能量非常高。
行船有偏差,登陆有考量,毕竟要留给部队调整的余地。
这口气,就是一马当下的李解。
“是芦苇。”
顺着芦苇荡,缓缓地挤压过去,一条船、两条船,直到船只再也无法前进,船工立刻撑住船身,将船只死死地定住。
已经能够看到蓼城城头的灯火,火把在明,守卫在暗。
“盾牌组!”
蓼城西北方向,一个火光闪烁着,接着,宛若一条长龙,密密麻麻的火把突然冒了出来。
笃笃笃笃……
“前赴后继——”
“嗨!”
疲惫让他们几欲停下,饥饿让他们想要进食。
“到岸了。”
“点火——”
老船工站在船尾,轻叩船身,发出笃笃声,不多时,后方跟进的船只,也立刻应了一声。
火把已经全部准备好,但是并没有点燃。
蓼城,楚军斥候将观察到的情报,迅速传递给了云轸甪。
这矮小的城墙,根本无法跟姑苏城相比。
“杀——”
“淮下一片泽国,我等没有退路,唯有死战前进!”
军官也好,士兵也罢,都憋着一口气。
下达的命令是“弃釜登船”,但是从传达命令到执行,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同时李解命令两个大队的义从继续前进。
哗哗声越来越密集,李解一把拉住跟过来的六国人:“蓼城城外,可有暗哨?”
不知道数千还是上万的火把在城外燃烧着,而喊杀声突然传来,整个城头的守军都是吓得魂飞魄散。
夜色深沉,义士们陆续登船,领头者都是中队长大队长,而第一条船上,则是李解亲自坐镇。
“竟是小觑我大楚耶!”
坑道作业需要的是时间,而现在,他要兵贵神速。
规模庞大的船队,分成了几个批次,密密麻麻地在淮水之上,形成了一个月牙一样的弧线。
但是,要做到这一切,必须坑道作业。
咀嚼声像一群聚集在水草地的野牛,整个河畔,弥散着苇叶、荷叶蒸煮过后的特殊香味。
“有!”
原本心生畏惧的义士义从,见到长官如何勇猛,心中的勇气,顿时再度被激发。
又道了一声,李解宛若金铁的声音,总是能够让周围的士兵安心。
“上将军威武——”
“快了。”
中队长也心知肚明,自己这个“百人将”,搞不好现在手底下的兵,都不是平日里认识的。
“上将军威武——”
“云公,此诚乃良机,当即刻顺下州来,复我疆土!”
哗哗作响的水花声响起,河面倒映着星月,时不时又有阴云遮蔽,一阵光,一阵暗。但是隐隐约约地,舟船之间,还是能够看到彼此。
“行军!”
“遵命!”
这里沟渠纵横,需要的是步兵、人手,火药最少要两千斤以上,才有可能埋到城门之下炸开。
“杀——”
“死不旋踵——”
“上将军,芦苇。”
虽然危险重重,但是义士义从不比鳄人、勇夫,需要有人带给他们决心和勇气。
这一支义士大队,大队长是贾贵,贾贵不在,李解亲自带领。
一里路的距离,足够让大部队全部调整完毕。
后方,义从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看到城头上人影闪耀,一人手持战斧,已然占据城头。
“有!”
东南方向就是蓼城,大概还有一里的距离。
“啊?!吴国野人,果然是要攻蔡!”
“是!”
老熟的撑船工也是见多识广,有些老船工已经四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