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以为,姬玄会逃往何处?”
“让商无忌给我闭嘴!什么猛大帅!老子分明是大吴擎天柱!操!”
都是老油条官僚,不可能那么冲动。
反吴势力就成了反吴联盟。
不培养不行啊,人现在已经是大乡帅,是大吴国的正式工,属于地方实权人物。
李解的风头有多大,子起在吴国的地位就有多稳。
“大王。”
“明犯大吴者,虽远必诛……好!好!好啊!”
之前出列的大夫又上前一步,再行一礼,“臣贾仁以为,可遣‘猛大帅’入莱。以大吴猛|男今时声名,莱子必引其为上宾!”
“大王。”
但是很快又否定了这种想法,只要存在这种可能,就当它一定会发生。
一个大夫起身出列,然后站到吴王跟前十步,行礼之后,低头道:“姬玄同戴国、莱国、齐国皆有往来,公子巳出访中原,已查得姬玄勾结外国。臣贾仁以为,天寒地冻,姬玄不得远逃,必入莱国。”
一声大喝,发飙的勾陈虽然须发皆白,可一双凌厉的眼神,瞪得贾义情不自禁躬身低头,好一会儿才吐了口气,再重新回答勾陈。
“夺莱国社稷!”
但兵力是兵力,把莱国国君给换了,这需要做的前期工作,那就不是一星半点。
莱国和逼阳国一样,都是妘姓,虽说夹在一群姬姓、姜姓国家之间,但小日子过得都挺好。而且莱国也的确混得不错,跟邻国都有通婚,正面开打只有跟齐国打过,其余时候相对太平。
“我大吴‘行者’,从来都是上宾!”
勾陈没有高坐说话,而是站在案几前,负手来回踱步,“姬巳游历诸国,既言姬玄勾结齐国,为何姬玄舍小国而弃大国?再者,贾君既言远近,齐国莱国相差仿佛,姬玄又何必要选莱国?”
“大王。”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乡镇企业家胸怀格局,是个可造之材,得大力培养。
盘算了一下姬玄现在手中攥着的兵力,勾陈不认为北方几个小国能拦得住姬玄,又或者即便有那个能力,也会假装没有那个能力,同时跑来吴国这里哭诉。
“猛大帅”很不爽,阴阳怪气地对“同僚”们说道:“对对对,你们说的对,老子这就把天赋带到莱国去,行了吧?”
甚至大殿上偶尔私下里细语,也不会遭到吴王的呵斥。
不过,脸上却没有露出这种担忧,而是道:“姬巳尚在鲁国?”
只是现在让李解出使莱国,多少有点过分的意思,毕竟,刚刚给大吴扬威,还没回家好好地休息休息呢,就要去莱国,这实在是不够体恤。
而且现在盐城军的内部,发生了极大的变数,早先羿阳君未必没有被手下们裹挟的意味。
骂骂咧咧的李解让人返乡的时候提醒一下商无忌,别胡乱弄个头衔就往脑袋上扣。虽说吴王勾陈弄个什么“大乡帅”出来,也不咋样。
有人小声地嘟囔了一声。
现在整个姑苏的官吏眼中,太宰子起简直是超神玩家。
对李解的态度,因为创造的“成语小故事”太多,让国内卿大夫们都是一改之前的态度。
“如此说来,姬玄早有谋逆之心!”
“何人可为使者,前往莱国?!”
实际上,很多人猜测羿阳君就算要跑路,大概率是前往戴国、卫国甚至是晋国。
阴乡变成阴邑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从大王的态度就不难看出,明年开春就很有可能要开始不断地嘉奖赏赐。
羿阳君虚晃一枪,已经开始往北流窜,跟王师交战的,大多都是跟着闹事的淮夷,毫无战斗力可言。
互有胜负,但盐城军并不敢坚持下去,伺机无望之后,就选择了流窜,羿阳君裹挟的部队数量有四五千,至于仆从军,显然是已经被彻底放弃。
贾义声音不高,但听得清清楚楚,大殿内的吴国大臣们都是面有所思。如果贾大夫的猜测是准确的,那么“玄武子”这是很早就布局了后路。
“大王,此乃贾义之疑,非定论也。”
结果现在趁着“虽远必诛”的兴头,大夫们的猜测,似乎都变了个样。
但现在,手下们为了求活求存,只能听从羿阳君的安排。因为羿阳君现在还留了不止一手后路,戴国有姻亲,莱国还有布置,那么这些原本的吴国手下,除了依靠老大姬玄,根本没有别的办法。
“今猛|男保全‘傅人’,声名远播,若至莱国,莱子亦为妘姓,必定亲近。若赶在姬玄之前入莱,以猛|男之能,未必不能收拾莱国山河。”
而且哪怕跟齐国打了很多回,两国通婚也是常态,去年莱国国君就准备迎娶姜姓女子,最晚明年就会结婚。
“大王。”
勾陈睥睨四方,沉声说道。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羿阳君造反了,这事儿吧,肯定就有了变化。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