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老的汉族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赵天明说道。
据说,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砚滴做工都比较精美,材质除金属、玉石、玛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在造型设计上,也是穷其工巧,堪与后世出现的紫砂壶艺术相媲美。它们大都古雅别致,多姿多彩,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黄琦飞听了解说后,由衷感叹,古人对文房用具的苛刻,真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也不难想象,在古代,读书才是最有前途的,文房是读书的场所,非常重要的私人地方。里面的用具,自然也就比较用心。
赵天明拿起那件砚滴,一道信息传到他的脑海中,顿时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