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武不信严凌的判断:“不,我相信我的直觉,以及我对夏向上的推断。大道之行对万钧的收购,不会成功。不要忘了,万钧还有7个亿在联合公司,对大道之行来说,这7个亿不是资产,是包袱。”
严凌不知道程武为什么如此相信自己的判断,为什么他总认为他比她还了解夏向上?是,以前夏向上是喜欢求稳,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如果以此判断夏向上为了避免包袱和麻烦而拒绝收购万钧,是忽视了大环境的改变。
如果没有新区的成立,夏向上或许还是会按部就班地发展大道之行,但雄安新区的成立如一道惊雷,惊醒了万物点亮了春天,夏向上怎么可能会不顺应大势?
如果程武仔细研究了夏向上的履历的话,他就会发现夏向上每一步都踩对了时代的鼓点,从考上大学改变人生的第一步,到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留在北京,并且取得了北京户口,都是一个农家子弟利用自身能力所能达到的极致。
后来借助康大道的帮助以及康小路的信任,成立大道之行,从房地产入手,一步步走到今天,不能说是从未有过失败,至少从来没有做过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事情。表面上,夏向上似乎并不是时代的弄潮儿,没有站立潮头,没有一飞冲天。但实际上,他一直都在时代的列车之上,并且还是前排坐位就座,从来没有一刻远离时代的旋律。
因此,严凌才不会相信在雄安新区成立之初,夏向上不会有所动作。但具体是什么,夏向上又想往哪方面布局,她不好猜测。至少有一点,在收购万钧的事情上,她坚信夏向上不会和从前一样稳扎稳打了,而是会借势而起。
因为严凌觉得大道之行发展到今天,正好到了全面提升以及有所调整的阶段,也正好和雄安新区的成立在同一个历史节点之上。
严凌还想说服程武改变主意,哪怕做适当让步,最好也要留下林海中和张大志,不至于让他们立马倒向夏向上。不料程武摆了摆手,不耐烦加疲惫的表情说道:“相信我,没错的,最早今晚,最晚明天,林海中和张大志还会过来求我。”
“先不聊这事儿了,都睡一会儿。9点集合,我们去考察雄安的房地产市场,视察老韩公司的项目,准备大举进军雄安新区!”
严凌还想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