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生灵出于对圣人的敬畏,出于对先行者的尊崇,出于对力量的渴望,纷纷拜倒在地。
信步走到不周山脚下,四处转悠。虽然有祖巫发现了她,但见只是她一个人,又是天定圣人,本身跟巫族仇恨也较小,也就纯当没看见。
就在她动手的时候,突然远处走来一个人,挨近后恭恭敬敬站着,也不打扰。
而与此同时,她灵台中一直沉寂的鸿蒙紫气却突然震颤起来,由三尺长蓦然放大,化作一道紫色轮盘,旋转之中,仿佛与天地连为一体。
然而巫妖已统天地,仍不满足,终日厮杀争斗,毁灭多过建设。大地上随处可见巨大的创伤,仿佛一块块丑陋的疤癞,使得原本灵秀浑朴的洪荒世界仿佛变了一个样貌一般。
“道友,这种族先天便是道体,内含大玄机大造化,仅仅仙气还不够形成完整的生灵烙印。”
第二天,女娲又换了种造物形状,类似于妖族中的狼,被她命名为狗。就这样,女娲在湖边待了六天,第一条造了鸡,第二天造了狗,第三天造了猪,第四天造了羊,第五天造了牛,第六天造了马。
女娲不明所以,连续几道造化之气打过去,还是没有任何作用。
从本心来说,女娲实则天性慈悲善良,并不愿过多杀戮,历次大战也是能避则避,不能避也很少肆无忌惮的破坏天地。
女娲心中豁然敞亮,看了这新生命一眼,更是喜爱无比。只是由于心中感悟越来越深,让她逐渐明白了机缘所在,于是再次以先天息壤连续造了两个人,这次却是造的阳性道体。
此前巫妖互相吞吃对方,她尚可怜于幼小的妖族被巫族当做食物,但其实将妖族当做食物的何止巫族?妖族自己内部不也是强的吃弱的,弱的吃普通的,普通的吃未化形的?
女娲心中升起一种大欢喜,对这新的生命越看越爱,手一抬将她扶起来,柔声道:“女儿请起。”
那功德金云形成之后,一分为三,有大约八成的功德化作一道光柱,落入女娲体内,然后与元神相合,破开迷雾,现出天道本源。
澄澈的湖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湖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湖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这一天,如果按照后世人族的历法,恰逢一年中正月初一。
女娲手拿葫芦藤,道:“这仙藤?”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失望感袭上心头,十几万年的时间,没有找到成圣机缘,却让她经历了一遍从未见过的生活,以及从未认识到的道理。
女娲百无聊赖的将泥土造成一只类似凤凰的生物,然后一口造化之气吹过去,那生灵立刻鲜活起来,‘叽叽叽叽……’的叫起来。
那功德被消耗大半,成就一颗混元道果,剩余的继续推动女娲的境界一路拔高,再次跨过一个小台阶之后,才终于消散一空。
女娲觉得有趣,又连续造出许多,有大有小,有雄有雌,想起最初那只叽叽叽的叫声,于是命名为鸡。
“恭贺女娲娘娘成就圣人之尊,娘娘万福!”
“哦。”女娲这会儿心神正沉浸在手中的小泥人上,并没有太过在意腾蛇的话。等到那小泥人成型后,又一口仙气吹过去,却见那小泥人虽然有了生命气机,却呆呆愣愣,没有丝毫灵性。
女娲自天界出来后,在洪荒大地上游览了十余万年,观遍五湖四海、生灵百态,心中怅然若失。
女娲心中悠然而生一股厌恶感,不仅是针对巫族,便是妖族也一样。
女娲喜上眉梢,依言逼出一滴精血从葫芦藤中渡入那泥人体内,就见五色毫光一闪,那泥人立刻鲜活过来,跪地叩首道:“拜见母神。”
女娲抬头一看,见是妖族同为四皇的腾蛇,于是问道:“道友所为何来?”
就在女娲苦恼思索的时候,东王公手挽葫芦藤来到她身边,微微一笑,将葫芦藤一端扎入那泥人腹下,又将另一端送入女娲手中,解释道:“精血是一切生命之本源,娘娘何不以自身精血化为她的生灵烙印呢?”
种种大道感悟纷至而来,将女娲的境界一路拔高,然后凝结成一颗混元无瑕的道果,猛的一跳,从时光长河中超脱出去。
刹那间,一股高高在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气息从女娲身上传来,天地异象再生,紫气东来三万里,化作神桥,托着女娲升上高空,将圣人出世的信息无声无息间植入所有生灵心中。
到得第七日,女娲一直未曾创造出符合心意的生灵,顿感无趣,遂到湖中洗手。
腾蛇姿态极低,回道:“我无意间瞧见娘娘到了巫族的大本营之中,怕巫族对娘娘不利,所以过来护卫娘娘。”
女娲出生于不周山,那里本是巫族的大本营。当年也是迫于巫族的压力,再加上帝俊诚心相邀,她们兄妹才会加入妖族,并成为位高权重的四皇。
女娲走到一片湖泊边上,百无聊赖的蹲在水边,见脚下有许多稀泥,心中只想找点事做以排遣孤独,也不管稀泥有多脏,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