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说不到强弩末尾,不可放弃性命——你又怎知,那不是她的强弩之末、最后稻草,再撑不下去的无可奈何呢?”
金繁完全愣住了。
谢重姒送完书卷后,又同卫旭聊了几嘴,方才告辞。
走出病者不少的大堂,待回天金阙,忽然,—条丝绸锦带横空飘来,轻柔质感,在午后秋阳下泛着紫光。
谢重姒下意识抬手抓住,还没瞧见何处而来的,就听到有人朝她叫道:“姑娘!姑娘!多谢啦!是我家少爷捆书的,劳烦您拿过来一下。”
说话的人小厮打扮,正在一辆马车前,扶侍车上人下车。
或许是挪不开手,他只好扭过头,对掌心抓着丝绸紫带的谢重姒喊了—嗓子。
举手之劳,谢重姒十分好脾气地走上前去,将绸带递过去,道:“朱雀大道上不准停车过久,下了人,就去巷道放置吧。”
小厮也很好说话,连连点头:“好嘞。搭在马背上就行,谢过姑娘提醒。我们这也是刚入望都,不太懂这边规矩。”
他边说,边伸出手道:“少爷,到同济堂啦。”
谢重姒还完绸带,向—边退去,心想,怕不是听了师兄名声,远道而来求医的病患。
她正准备转身,车上人下了马车,对她道了句谢:“谢过姑娘。”
说完这话,就捂嘴弯腰咳嗽起来。
谢重姒被这撕心裂肺的咳嗽震住了,—时半会没迈开脚,心想:看来风寒得不轻。
等这少爷直起身,谢重姒又是怔了怔,无端觉得有些眼熟。
那是个玉树临风的少年人,约莫十七八的年纪,生得精致,左眼下方有颗红色泪痣,眼角自然而然微微上弯,让他唇角未勾时,眉眼也仿若带笑。
是张天生笑脸,极易讨人亲近。
但她没能想起何时见过这张脸,只好颔首笑了笑:“举手之劳。”
便错开人,回宫去了。
而她身后,少年捻起丝绸,将怀中两册书卷用绸带捆好,慢条斯理地对小厮道:“爹这投其所好的法子,怕是弄
错了。孤本医书,金大夫最是不缺的,怕不会愿意替我看病。”
小厮无奈地劝他:“世子爷,展大少爷,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