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家的桌子上放的水果和糖,还有蜜饯之类的年货是最多的。
“这些糖就让孩子带回去,也算是图个新年的喜庆吧!”
阮秀玲见到拜年的人身边的孩子一直盯着桌上的糖,却又不敢说的样子说道。
在他临走的时候把糖塞到孩子的新衣服里面。
“这怎么好意思,这些糖都这么贵!”
大人推脱着,这些糖他们在平时根本就不会买,也根本没钱买。
小孩却是死死的捂着口袋,害怕它被家长拿走。
“林家大婶你就拿着吧!也算是让孩子开心开心,一年也才过一次新年嘛!”
阮秀见孩子生的可爱,笑着说道。
不管是哪一家的孩子去都能够在朱家受到同样的待遇,都能够获得好大一把糖。
这也让朱家在村里又出了一把风头。
因为阮记饭店加盟的事情,村里面有一些人家生活条件也都变得很好。
逢年过节走亲戚,手上不拿着点东西也觉得没有面子。
思来想去觉得朱家后山池塘里的鱼是最适合拿来走亲戚的。
鱼在这个年代本来就是稀罕的东西,更何况还是在他们中原地区。
朱家后山池塘的鱼就变成了别的镇上有亲戚的村民眼里的香饽饽。
“朱家老三你就把那些鱼卖给俺们吧!也好让俺们那些别的镇上的亲戚能尝尝鲜。”
村民劝说着,其实他们是想要提着这些鱼去亲戚家好好的炫耀一把。
走亲戚的实质就是这样,但没有一个人会说出来。
朱爱卫会有一些犹豫,后山池塘的鱼他是想慢慢养着,等到过年之后好再做生意。
“这俺得回家跟我家里人商量下!”
毕竟后山的鱼塘朱家人都是付出了心血的,朱爱卫也不好一个人做决定。
“这才大年初二,俺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是不能做生意的。”
朱老太是一个极其守规矩的老人,她不愿意在这一天做生意觉得晦气。
朱爱卫只好是把朱老太的原话转告给那些想买鱼的村民。
那些村民在下午的时候亲自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