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国觉得进退两难,一家人商量后决定还是询问食客的意见。
进来点菜要喝酒的大致分为两类人,一类是领人下馆子的,这种要面子就要喝好一些的酒,一类是心情不好买醉或者馋酒的,只要有酒就行。
镇上卖的酒都是从县里找人进的,价格贵了好多!综合考虑后,朱爱国和朱爱卫决定还是准备去县里进些酒回来。
一下子走了两个帮手,朱爱卫怕店里招呼不过来,就在店里提前一天说要关门去镇上进酒,顿时有很多人直呼一定会来捧场!
怕酒水太重,第二天早上朱爱卫二人去租了一辆牛车,牛车拉的东西比驴车多,价格也是驴车的两倍,二人赶着车就去了县里早就打听好的酒厂。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玻璃瓶装的白酒一瓶一斤,最便宜的也要三毛,贵的则五毛、一块的都有。
朱爱卫忙问道:“那你们这有没有散装的?俺们想玻璃瓶和散装的都要点!”
接待的人看朱爱卫赶来的牛车以为是他自己的,心想肯定是个有钱人,便没有怠慢,领着两人去了酒窖。
刚进酒窖里便觉醇厚的酒香扑鼻而来,入目全是密密麻麻排满了各种各样的陶瓷罐子,最大的能有一两米高,小的也就普通酒坛大小。
“就是这了!这种便宜的瓷缸装的酒也最便宜,一缸五十斤左右,味儿朱爱卫辣劲儿大,只要十块,说实话里面加了不少酒精,不太建议买!”
接待员又领着朱爱卫去了另外一边,指着带着红封的酒坛子道:“这是二十一坛的,基本没掺酒精,粮食酒槽酿的所以贵些,不过口感会更好喝!这种和五毛一瓶的白酒是一样的,就是少了个包装!”
“这是二十五一坛的……”
“还有这种……”
两人也不太懂酒,只能晕头转向的听那人讲,最后实在不知道买啥样的,干脆挨个尝了尝,最后决定买一坛十块、一坛二十的,外面瓶装的白酒再买上几箱,直把两辆车都装的满满当当。
朱爱国算了下,镇上卖酒的贩子贩卖一斤能赚五分钱,自己这买的三百多斤酒刨去租车钱,一趟能赚十几块钱,也值了。
回去的路上走的很慢,两人走的战战兢兢生怕车上的酒碎了一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