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里人一直闲到正月十五,上街给小孩买了花灯后,顺便奢侈的买了两斤元宵煮,吃完元宵后就代表小孩子们期盼着的过年正式没有了。
不过刚刚歇了一个年,家里的大人们纷纷拿了锄头和犁去犁地,争取在月底前能把村里的地全部松完,正好在二月二的时候洒春种。
没等村里人忙几天,队长忽然接到了通知,京城里来的知青们要下乡了!
顿时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等到到了接人的那天,村里的妇女都不干活了,齐刷刷出来看热闹。
等了许久后,才见生产队长赶着辆驴车摇摇晃晃的过来,后面坐了三个白生生的大闺女。
“哎呦,这就是城里的读书人啊!养的这么白,过来做知青她们能种地吗?”
有妇人又是羡慕嫉妒,又是担心道。
“别的不说,都说一白遮三丑,这白起来确实好看啊!恐怕咱村里只有朱老太家的小闺女能和她们一样白!”
“这下来的几个知青这么好看,把咱村里的闺女都比下去了,以后可别不好说婆家!”
妇人们挤在一起七嘴八舌的看热闹,等驴车晃晃悠悠的走到后,立刻换上一副热心肠的模样。
“小姑娘们一路累了吧,来婶子们帮你们搬行李,你们先站一边休息下吧!”
说完就自告奋勇,七手八脚的帮忙提行李。
“谢谢婶子们,谢谢了!”
三个女知青刚来,很是拘谨,面对妇人们的热情手忙脚乱的不知道做些什么好。
等到终于搬好了行李,女知青在队长的指引下来到了以后要长期居住的茅草屋。
“队长,这茅草屋怎么这么简陋啊,连张桌子都没有!”
一个戴眼镜的女知青在屋里转了一圈后,没忍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