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家门口时,柳若楠再次看了看由于大雪停工的知青所,好笑的摇了摇头。
她住进新房已经几个月了,房屋后面的知青所才起了一米五高。
光地基就零零碎碎用了二十多天。
赶上秋收,收蔬菜,打猎,村里人也没人顾得及。
柳若楠觉得,最关键的是,钱不多,还没得饭吃,这些知青们也不知咋想的,村里人帮忙,出钱出力的盖房,还抠抠搜搜的。
知青们说他们住在别人家,做饭都不方便,便不管饭。
虽然村里人有支援一部分,可知青们也是出钱的,所以他们让李三叔等人用泥砖。
那个知青头头一合计,买泥砖也用不少钱,干脆让村民们自己做泥砖,李三叔等人一听懒得理他们,让他们自己做,什么时候做好了,他们什么时候盖房。
知青们也是些欺软怕硬的,不敢得罪村民,只能自己做泥砖。
冯蓁蓁刚开始还去做过一天的泥砖呢,但那些老知青明言暗语的讽刺她是享受主义,住现成的房,被柳若楠好吃的给腐蚀了。
冯蓁蓁最后气的扬言,知青所的钱她不出了,也不会来住!
回到家以后,冯蓁蓁拿了布和棉花来柳若楠屋里做。
柳若楠在炕桌上写稿子,冯蓁蓁坐在炕上做衣服。
两人虽然话不多,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但无比的和谐,并不会因为没话而尴尬。
到了饭点,冯蓁蓁去做饭,柳若楠继续写稿子,打算吃现成的。
冯蓁蓁的厨艺还算可以,中午的羊肉汤下了些面片,羊腿上的肉切成片撒进去,手撕了一些白菜叶,担心柳若楠不喜欢吃清汤寡淡的东西,又给她做了个西红柿鸡蛋卤。
柳若楠看着白乎乎的骨头汤,上面撒着香菜葱花儿,羊肉片,笑眯眯的说道:“嗯,真相,继续努力。”
冯蓁蓁白了她一眼,“这可是我最拿手的了,我那儿很出名的板面,不过,正宗的板面需要十二种药材调料,很麻烦。”
柳若楠夹起一块面,眨了眨眸子,不解的说道:“这不就是面片吗?”
和她做的面疙瘩也没啥区别。
“哼哼,能一样吗?板面需要不停地摔打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