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江山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跨越六百年的伏笔-3(3/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到今天,所有的监控视频更是处于实时直播状态。昨晚又如何能在画上做得了手脚呢?”

    “这——”

    经对方如此一问,纪江城登时哑口无言。恐怕其万万没有想到,当初布下的严密监控,如今,却反而成了证明那行字迹并非临时所动手脚的最佳证明。

    这时,现场的大量记者也逐渐从震惊中反应了过来。正好现场的受邀嘉宾中,也不乏昨天参加质询会的鉴定团队,于是,昨天的几名鉴定代表很快就被记者们团团围住:

    “请问,这幅画之前做鉴定时,就没有使用紫外线照射过吗?!对于刚刚的重要新发现,几位有什么想说的?”

    “这个......”

    几名国际鉴定团队的代表面面相觑,尴尬中,终于有一名外国鉴定团队的代表人解释道:

    “看来是我们有所疏忽了。不过,鉴定画作,并非检验伪钞,本来就很少会用到紫外线照射。即便偶尔会用紫外线照射来鉴定,也多是作为鉴定古玩艺术品的铺助手段,且基本只用于木制工艺品的补胶部分,或者用来鉴别各类蜜蜡与琥珀等宝石。即便就画作的鉴定而言,也是多用在西方油画的鉴别上。例如是否在画作的颜料块中存在某些当时还没有能力生产的特殊元素颜料。但那种情况,通常也是用红外光谱仪,而非紫外线,在不破坏原作的情况下,推测颜料所含元素等信息。加上这次鉴定时间紧张,因此,我们之前均未使用过紫外线照射,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此人话音刚落,旁边一位国内鉴定团队的代表也随即补充道:

    “的确是这样。在中国古画鉴定时,紫外线照射极少会用到。毕竟,古画的水墨中本就极少含有荧光材料,紫外线照射本就没有多少意义。何况,即便是伪作的造假者再蠢,通常也不会拙劣到在模仿古代水墨画时,使用现代荧光材料的地步,那几乎是等于明摆着告诉世人,此画是现代创作的假冒古画。当然,也不是没有特例,理论上也存在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情况——”

    说到这里,这人顿了顿,扭头看向了不远外已被万众瞩目的李林波,意味深长地继续说道:

    “那就是,画的作者在创作之后,因担心被人当作古画售卖、赚取暴利,所以才借此在画上秘密留下足以证明其是伪作的证据。以我推测,也许,这就是那位李先生,昨天坚信此乃假画、且那角落里的私印绝非真迹的根本原因吧......”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