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江山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鉴宝-3(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人,最终选择避难海外,并辗转到了吕宋此地。

    来到这后,发现此地虽偏居海岛,但是贸易繁忙、货品齐全,不仅各国商旅云集,更是鱼龙混杂,其中也不乏明朝之人,衣冠相仿之人不在少数,实在是大隐隐于市的绝佳地点。

    而在隐姓埋名的同时,三人更是改头换面,在决定隐居吕宋后,便努力经营起了这家字画店铺。由朱允炆写写画画,凌瑶成了经营打点的掌柜,而陶公公则化身为伙计。

    同时,命运似乎就是如此奇妙。几乎与六百年后李林波的经济状况如出一辙,落难皇帝朱允炆隐姓埋名之后所作的字画,竟然也是颇不受欢迎。因此,迫于生计,也为了持家,小铺也就不时会接一些鉴定古物的生意。而凭着在大内多年的熏陶,以及后来的研习,三人在鉴定来自大明的物件时,眼光都可谓不俗,倒是屡屡不负所托、明辨真伪。

    不过,为了避免引人怀疑,只会十分谨慎地接几位熟客的重要委托,且通常是由熟客将物件带来鉴定,几乎从不在外抛头露面、轻易显露这手才能。说起来,今天这回也是极其例外,那商人买家早已风闻古玩铺掌柜到了一批绝世珍宝,料定自己很可能现场拿不定主意,便恳求朱允炆三人之中一人可以随同前往。

    看在老主顾的面子以及数次殷切恳求的份儿上,作为掌柜的凌瑶方勉强答应,由伙计陶恩承跟着那商人买家,破例到对方的店铺去验看一番。

    说到此处,李林波这才恍然大悟:为何自己再度附身的昔日陶公公会出现在那家古玩铺的门口。

    刚刚那商人买家最初到店门外来找的,原来正是本应等候在铺子外的自己!

    只不过,自己附身陶公公后,自然不知之前的事情,这才阴差阳错地由那商人买家请出了凌瑶,破例亲自出马。

    说罢了大致的经过,李林波先是对昔日坠落悬崖之事仍颇为费解,虽然树枝可以抵消掉下落之力,可是当初被锦衣卫们射中心口的那支利箭——?!

    听到李林波关切而又疑惑地问及那中箭之事,凌瑶由衷一笑,似乎仍在感念着命运的起伏莫测,悠然叹道:

    “说到那日,也是多亏了老天保佑!你看——”

    就在李林波一头雾水之际,凌瑶已从怀里取出了一枚始终贴身珍藏的铜钱——

    正是那枚昔日带着李林波寻找建文帝时百试百灵的“建文通宝”。

    凌瑶将这铜钱小心翼翼地递给李林波,指着上面的一处明显凹痕,解释道:

    “你看,这就是那处箭伤留下的。我当时也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这枚颇有灵性的铜钱,帮我挡下锦衣卫们的箭头,救了我一命。”

    而与此同时,望着那铜钱上相比八年前新添的伤痕,李林波瞬间如同石化一般,呆坐在当场。

    在李林波的记忆中,上次来时,也就是八年前的栖霞山上,这枚“建文通宝”还仅有“文”字右侧那处由朱允炆最初发狂时用剑刃劈砍出的细长浅痕。如今,左侧却也多了一道扁而深的凹痕,正是凌瑶所指的挡下昔日锦衣卫冷箭之处。

    而此刻,铜钱上位于“文”字一左一右的两道痕迹,恰如一个立着的人,正一手握笔、一手执剑。

    这栩栩如生而又极为独特的形状,不正与六百年后、妻子安然手中祖传的那枚“建文通宝”已然一模一样了吗?!

    一时之间,李林波目光呆滞地久久凝视着手中的这枚“建文通宝”,说不出话来。

    等候着此刻掌中这枚小小铜钱的,将是此后六百年岁月洗礼,带着时光的斑驳印记,最终抵达妻子安然的手中,并间接再次回到六百年后的自己掌心。

    时光的流转中,到底隐藏着命运的莫测,还是宿命的因缘?

    在这一刻,李林波甚至忘记了心中仍一直萦绕的另一个重要疑问:

    那就是,自己此行最想见到的那个人——建文帝朱允炆,此刻又究竟在何处?

    而正在李林波发愣之际,忽听身后“吱呀——”一声,小铺的店门竟似突然被人推了开来:

    随着一缕阳光铺洒进来,投在铺子地面上的,似是一名瘦高男子的身影。

    李林波赶紧转头去看,却见一男子戴着遮阳的斗笠,迈步而入,随之而来的,更有一声稚嫩的啼叫:

    “妈妈——!”

    只见,那男子身后竟还跟着一个小童,约莫四、五岁的年纪,不仅两手各拿了一根糯米做成的糖棒,嘴角处还沾着几粒糯米糖的残留痕迹,一进门便蹦跳着冲向了屋内的凌瑶。凌瑶随即将其抱住,小童又随即挣脱,将一根糯米糖棒递给凌瑶后,更是把另一根转身递给了呆坐一旁的李林波。

    随后,这小童又不知从哪里掏出了几枚奇形怪状的滚圆石头,笑嘻嘻地说道:

    “妈,你快看!你快看!这是我跟着爹去海边又新捡来的新石头!”

    看着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童,凌瑶脸上满是和蔼,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脑袋,目光中充满了慈爱。

    “大白天的,关什么店门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