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还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便是——《大明江山图》角落中赫然印着的那枚清晰的朱允炆私印!
这一刻,所有的目光,以及所有的镜头,都对准了现场《大明江山图》印在角落里的那本不起眼的朱允炆私印之上。
可就在此刻,尤其是听到“私印”二字时,几乎无人察觉,角落中始终面色凝重、沉默不语的李林波,肩头也微微颤动了一下。不过,令其万分失望的是,三位专家竟然会一致认为,那枚私印便是真正属于朱允炆的私印,从而坐实了此画确为建文帝所画真迹的最终结论。
听到这里,像是已忍耐了许久的李林波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冲动,在等候提问环节的最后时间里,其一直紧紧攥着拳头,似乎是在努力回忆着脑海中的数百年前的记忆,一边做着最后一遍的确认,同时,也是在作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与此同时,更未被众人轻易发觉的是,听到几位老专家忽然提及那枚建文帝的私印,同在台上的江城集团董事长纪江城,竟然也在不经意间微微皱了下眉头,目光中仿佛也流露出一丝惊讶与不安。不过,这表情仅仅是一闪而过,难以察觉。而随后,当纪江城将视线瞥向角落中低头沉思的李林波时,面容间的忧虑之色,却是愈发明显起来。
难不成,这姓李的小子——
就连纪江城自己似乎也不知为何,心跳为何会忽然急速加快,就像是有种莫名的不详预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莫非,这场质询会,要出什么岔子?!
终于,随着主持人宣布来到在场人员提问环节时,角落中一直不起眼的李林波这次竟果然猛地站了起来,朗声答道:
“我对此画尚有疑问!”
随着震撼全场的这句话一出口,在场的众人一时之间都未反应过来,直到短暂的愣神后,几乎所有的镜头与目光,都瞬间朝向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业余调查员——李林波。
而周围的一众在场人员,则不断地小声互相问询着:
“这人是谁啊?”
“没见过,哪家机构还是哪家保险公司的?”
“谁知道啊,竟然这么大言不惭。”
“且听他怎么说,说不定真是一举扭转局势的爆料大新闻呢!”
......
众说纷纭中,还不待李林波开口正式提出质疑,另一个声音却立时响了起来,众人不由得大吃一惊,万万没有想到,随着李林波起身提出质疑,台上的江城集团董事长纪江城竟然也随之起身,一把抢过了一旁主持人的话筒,随即冷笑道:
“这位先生,乃是鄙公司为《大明江山图》投保的其中一家保险公司的兼职古画鉴定人——李先生吧?听罢了如此众多的权威意见,您这位业余人士,难道也打算发表下‘高见’?”
纪江城的这番话中,刻意提及了“兼职”和“业余”,并且都用了加强的语气,为在场的众人以及无数屏幕前的观众,提前特别强调了一遍李林波的非专业身份。而这一招,也立竿见影,旋即使得在场众人看向李林波的目光,由最初的惊奇与期待,转而增添了几分怀疑与轻视,甚至为还未正式出言质疑的李林波引来了一阵嘘声。
网络直播的弹幕中,更是受到了纪江城极大的擅动,见有人居然对大家心目中的这幅“国宝神画”产生质疑,不乏立时便恶言相向者。至于起身质疑此画真伪的李林波手中到底有没有质疑的依据或铁证、他的质疑是否有道理,群情汹汹中,更是鲜有人真正关心。
不过,处于风口浪尖的李林波见纪江城不惜亲自上阵,立时跳了出来,心中顿时更添几分自信,不但放下了负担,反倒显得愈发镇定与从容,不紧不慢地笑着回答道:
“哈哈哈哈,李某这么一位您眼中的业余人士,却能被纪总牢记,上来便能当场报出我的身份来历。难道是说,您早就在提防李某所掌握的足以证明此画是伪作的关键证据,所以才提前调查了我的身份?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纪总起身张口,避而不谈此画真伪,也不问我到底有何依据,开口便以李某的个人身份来引导观众,加以打压。难道就这么怕在下的质疑?莫非,您就如此心虚?倘若江城集团并未在此画上弄虚作假、您也心中无鬼,又何必费心提前了解我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所谓业余人士呢?”
李林波的这一番话出口,风向立时有了反转的迹象,只见场内不少怀疑的目光,已逐渐转向了台上有些尴尬的纪江城。的确,对于李林波这么一个小人物的质疑,纪江城竟然立刻便急着跳出来,不仅有失身份,找李林波这么针锋相对地一波反击,纪江城的行为也确实有些可疑。
甚至,就连网络平台上的众多弹幕也像是挨了当头一棒,理性的声音慢慢开始占据上风,越来越多的人都打出“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字样,等候着李林波究竟能拿出怎样的真凭实据来。
发觉形势有些不对的纪江城,此刻也不禁一时有些语塞,还不待其想好该如何辩驳,却听李林波又继续坦然说道:
“至于我是谁,又是什么人,和我将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