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看来您都已经规划得很完整了,那我就没什么疑问在了,那全部按您的规划来。”
李欢问道:“那么,汉森总,约定就如我要求的,用蓝天30置换汉森集团40股份,如果这个方案你同意的话,我们就把意向协议收签了,至于您说的那二十亿龙币,不在我要求范围之内,您可以不用支付。”
汉森下定决心后,倒是很果决,说道:“没事,那二十亿龙币我继续,也不会要更多的股权,因为蓝天一年的净利润也才十来亿,要扩张,还需要大量的资金。
但是,我只有一个要求,我们先签股权置换协议书,但不对外公布,必须要等到这款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成品出来,要大量推向市场时,再对外公布。”
这点,李欢同意了,因为现在蓝天跟汉森根本不对等,如果此时公布的话,汉森集团的股价势必大跌。董事会给汉森的压力必然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后续合作的推进。
汉森虽然是汉森集团的创始人,但毕竟上面还有一个董事会,会反向制约ceo,他可不像李欢,在蓝天,几乎全他一人说了算。
而且,等产品出来了,一系列产品一齐推出,同时公布双方股权置换的消息,带来的市场震撼,才够力度,甚至是爆炸性的,对产品的推出,也是极有帮助的。
这些,李欢也看到了,所以,他同意了汉森的要求,紧接着,就该协议的落地了,双方带了法务过来,逐字对合同。
只要不是影响特别大的条款,李欢和汉森都要求不要纠结,此时,汉森倒是显得很果断,干净利索了。
事实上,铁达尔也看出来了,不论汉森同意与否,李欢的新智能产业,也会推进,连同配套产业,产业园,都规划好了。
哪怕没有汉森集团,李欢肯定也能找来其它类似的企业,来补充他的需要。
因为李欢已经把产品研发、生产、样板城市都准备好了,缺的就是市场推广和全球型供给链。
所以,汉森是最优的选择,但不是唯一,不可或缺的选择。而李欢的蓝天的集团,却是唯一的,汉森集团找不出第二个合作伙伴,不跟李欢合作,更享受不到李欢的这些政府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