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殿试正式结束,求学的人自然开始上门拜访了。
这一次,张清远可没什么理由拖延了,夫妻俩一合计,反正也快岗位调动了,统一口径,表示这段时间有些劳累,准备歇一段时间再说收弟子的事。
这个说辞虽然勉强合理,挡回去绝大部分人,但还是得罪了一些自视身份高的权贵以及某些“小人”。
紧接着,坊间开始传出流言。
“听说了吗?那个榜眼先生啊,可不是什么好人啊!”
“不是吧?他怎么了?”
“榜眼先生是从一个小乡村来的你没忘吧?嗯,然后?然后这事可大了!你知道他住哪吗?就住在靠近城中的位置,地段好不说,而且还是个大宅子,少说不得个几千两,你说,一个小乡村出来的寒门读书人,他哪里来的钱买这么大的宅子!”
“是啊,他从哪来的钱买大宅子呢?听你这么一说,确实很有问题啊!”
渐渐的,流言越传越烈,什么张林此人心术不正啊,贯会阿谀奉承啊,什么钱财来路不明啊,收弟子坐地起价啊,各种不好的猜测,直接把张清远贬低地一文不值。
更有甚者大胆猜测,认为张清远和宋伯爷的关系不是交情好那么简单,而是不同寻常,表面兄弟,实则那啥——
顺便还脑补了一段伯爷英雄救“美”的情节,而伯爷出于对张清远的喜爱,出钱给买了大宅子。
这个劲爆的说法一出,还偏偏获得了特别多人的认同,一时间,各种救“美”的版本层出不穷,就跟他们亲眼所见一样。
人就是这样,越是完美的事物,一旦发现一点瑕疵,便开始变本加厉地诋毁。
人性中的劣根性在这种时候发挥的淋漓尽致。
张清远的地位瞬间一落千丈,从走在街上不断有人打招呼,到人们避之不及,用异样的眼光探究,再到人们鄙视不已,不过才用了几天时间。
而言官们也像闻着味的苍蝇一样赶来,第一时间纷纷进谏,要求严查张林,说不定是收受了谁的贿赂。
顾云齐知道张清远的事,所以收到这么多弹劾的奏折,都留中不发,而当听到张林和伯爷几个不得不说的故事后,笑得肚子都疼了。
不过笑归笑,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派人叫来了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