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炖补品,生怕周维读书太辛苦,累到脑子。
周维虽然没有搬到县城,但自从听说先生考中进士后,就知道先生一定要回来祭祖的,便拜托村里那种每日出门卖货的货郎,这几日帮忙打听着先生的消息,先生一回来,立即通知自己。
货郎们虽然不往县城跑,但张清远身为松山县的名人,是以回来第二天,全县好多地方就已经传遍了。
等终于收到消息后,周维激动地差不多一晚上没睡。
迷迷糊糊地睡着,突然惊醒,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早了,赶紧起床穿衣服,跟那些年一样,摸黑朝先生家走去。
重新走着夜路,周维的心砰砰直跳,有了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这条夜路,自己走了两年多,先生的课,自己听了二十多次。
从最开始的充满迷茫,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读书。
接着是听了课后心情激昂,感觉自己科举有望。
但再后来考上秀才,一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着信心。
最后是考上举人,自己就再也没有摸黑走过这条路了,因为先生已经离开了。
因为有了先生,才有了之后的周秀才、周举人,所以周维始终对这条通往先生家的路,充满着特殊的感情。
偶尔有时候读书读到瓶颈,碰到好多不懂的,完全理不清思绪、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周维就会给自己放一天假。
大清早出门,重新走在这条路上,像是又重新回到了几年前的日子。
随后不知不觉到了县城,走到先生的宅子,默默看着先生家屋顶,放空自己,想想自己读书的初衷,想想家人的期望,再想想先生的教诲。
一直想到饥肠辘辘。
这才给自己鼓鼓劲,随便填饱肚子,往家里走去。
一来一回就是一天。
回到家的周维,仿佛是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动力,重新打开书本,头脑都清明许多,之前的疑惑就算不能一扫而光,也不再纠结,先记录下来,慢慢想就是。
没有先生教导的日子是枯燥的。
这一年里,周维经常会怀念先生的教导,但他知道,以先生的学识,不应该只是偏居一隅,先生他应该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小小的松山县,留不住这样好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