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明着他对读书的渴望和热爱。
这一夜,周维坐到很晚很晚,直到天色渐亮,他才上床睡觉。
他决定了,还是跟之前那样,抽空学吧,至于院试?听天由命吧。
十几天里,他精心准备了一篇文章,交到了张举人家里,决定等下月初一再来拿,抄书的活计可不能耽误。
又是一个初一,周维还是照样丑时起床,带了礼物去往张举人家。
这是他跟娘求了很久才拿到的。
没错,他就是那个送了张举人咸菜,坛子上还缺了角的人,他尽力了,这是他唯一能拿得出手,又不会被几个兄弟媳妇过多诟病的礼物了。
上完课回来,周维在路上细细品读了张举人对自己文章的批改,回家后又抽时间再三思考,重新做了一篇。
几个月下来,周维脸上的自信越来越多,家里人都感觉到了。
又是一年院试时,周维虽然感觉自己火候到了,但又怕再次失利,压根没提这事。
反而是周老爹找到了周维,仔细问了后,周老爹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去!砸锅卖铁也要去!
周老爹在饭桌上说了这个决定,两个儿媳妇你一言我一语,话里话外都是不赞同,当然,分家也是不可能,她们还指望二弟(二哥)抄书贴补家用呢。
最后,周老爹力排众议,以一家之主的身份告诉众人,这是老二最后一次参加院试,如果还考不上,那就在家安心抄书,家里不会再供他去了。
周维没有阻止,那就再试一次吧,不成功便成仁。
抱着这样的决心,周维去了,住着最便宜的客栈,啃着馒头,参加了可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场考试。
谁能想到,策论的第一道题,竟然就是他第一个月交给张举人的文章,那篇张举人指导过,他又仔细修改过的文章。
一篇策论写完,周维神清气爽,接着写第二道。
因为有了张举人的指点,周维第二篇策论也写得很是顺畅,文思泉涌,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完。
因为正试顺利,后续的复试,周维发挥也不错。
一场院试下来,周维松了口气,这是他的最高水平了,成与不成,就看天意了。
等待的日子当然煎熬。
不过周维哪